当代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的表现与创作
文/张衡1.2
摘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绘画语言,是继承与创新传统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的结果。在当今多元文化艺术交融语境下,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该文从探索与实践的视角出发,旨在系统地阐述多元化的绘画语言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
1 探索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绘画语言
1.1 创作题材的多样化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题材较为广泛,涉及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有擅长乡村题材的何家英、李乃蔚等;以都市男女题材为主的王冠军、罗寒蕾、庄道静等;有表现骁勇善战士兵的王天胜、王小辉等;有描绘勤劳朴实农民工的李传真等;体现天真可爱孩童的周雪等;以少数民族人物题材为主的刘泉义、陈子等。
1.2 创作技法的创新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创新与创作技法有着密切的联系。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是画面的线条、质地、笔触和施色厚薄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效果,是画家将各种绘画材料和自然界材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技法语言。肌理的合理运用不仅丰富了画面的绘画语言,还增加了画面新的视觉效果。如,没骨法(潘缨的《彝女》)、擦洗法(王冠军的《锦瑟年华》系列、罗寒蕾的《片段》系列)、脱落法(唐勇力的《敦煌之梦》系列)等。肌理的灌入并不是舍弃笔墨,而是弥补笔墨无法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因此,技法的创新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前进的动力,是创作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绘画作品的必要条件。
1.3 创作工具材料的拓展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汁、宣纸、绢、国画颜料等。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工具,转而尝试一些新工具(排刷、喷枪、刮刀、滚筒、熨斗等)的运用。如,排刷可以快速地将颜色在画面上涂抹均匀,熨斗可以绘制出斑驳的历史感。在绘画材料上,除了继承传统的熟绢、熟宣以外,还增加了手工皮纸、云龙纸、麻纸等的运用。此外,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颜料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如岩彩、丙烯、水彩、高温结晶颜料等。岩彩画是以天然矿物质颜料为主要绘画媒材的艺术形式,它很早就出现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家不仅丰富了颜料的种类,还打破了传统色彩品种单一的格局,除了矿物质颜色以外,还有水干色、金属色等。新颜料拓展了工笔人物画色彩方面的表现。
2 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多元化绘画语言的表现运用探究
2.1 创作题材的来源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家通过深入地体验、感悟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创作。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事物往往都可能是创作的源泉。因此,笔者将视线聚焦于自己所熟悉的人群——老年人,他们的形象平淡而朴实,脸庞的皱纹诉说着沧桑的岁月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2.2 创作构思的形成
构图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在有限的画面内安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在确定创作题材的基础上,开始画草图。笔者的创作采用拼接构图,因而在形式上,选择在正方形内镶嵌圆形的麻纸;在内容上,选择满构图和疏密对比的处理。笔者通过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脸庞,参考他们的生活习惯,把握人物位置、虚实关系和空间层次关系,合理安排画面。
2.3 创作作品的绘制
第一,起稿。首先将构思的小稿在素描纸上画出大轮廓,在大稿上根据画面中选取的素材对人物、背景、饰品进行更加大胆、细致的安排,并不断加工、提炼、概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背景的处理进行反复修改、调整,使其更加完美。
第二,落墨。落墨分为勾线和渲染,线稿已经为勾线做好了准备。画前,笔者借鉴了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罗寒蕾的《大的小的》作品中的线条。勾线时中锋用笔,注重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顿挫有力。运用不同的墨色和粗细变化的线条勾勒五官、服饰和物品,且服饰上采用钉头鼠尾描的线条。勾勒线条后开始分染,先用淡墨,然后用矿物质颜料层层分染,再逐步依据画面进行调整,追求画面墨色丰富、和谐、统一。
第三,设色。为了强调色彩的整体和谐统一,画面以暖色为主并渗透灰蓝色,营造一种历经沧桑岁月的氛围。色彩方面,以中国画矿物质颜料为主,水彩、丙烯、岩彩颜料为辅。在背景的处理上,运用麻纸的底纹斑驳隐喻时间流逝。在人物的塑造上运用传统技法,通过层层渲染,强调线条的重要性,脸部处理采用离染法,使画面协调而富有变化。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的互相结合,赋予了画面时代性。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在绘画语言方面也别具一格。特别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对西方绘画的研究和学习,赋予了画面鲜活的生命力,创作出既不失传统民族个性又不乏现代生活风貌的作品。因此,只有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当代工笔人物画才能与时俱进、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个性和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
(作者单位:1.西安美术学院;2.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