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艰难时世》中的功利主义文/陈妨凝
摘要:狄更斯很久之前就想要写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艰难时世》就是十多年之后实现的这个愿望。狄更斯认识到社会中劳资矛盾的尖锐性并决定要在作品中对功利主义加以抨击。本文第一部分对功利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定义进行简单的论述并且通过第二部分对《艰难时世》中的四个主要主要人物---格莱恩,庞德贝,路易莎,汤姆的分析揭露功利主义对于人性的影响。最后进行对研究课题的总结。
关键词:艰难时世;功利主义;影响
十九世纪英国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人们的道德要求,道德水平以及道德倾向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而当时哲学中的功利主义不但作为哲学理论并且作为伦理道德理论,而后发展成为伦理文化思潮,对当代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揭露功利主义对对人性的恶劣影响,揭示了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使人们扭曲并且失去人性的黑暗面。
1 功利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定义
十八世纪英国将利益作为人的“统治者”,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以商业关系为主要关系,整个英国都被财富和利益所统治。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迫切需要将私人利益从神学道德中被释放出来,而功利主义则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原则和实践方式,并将传统道德作为工具打破了道义论以道德为目标的格局。十九世纪的英格兰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各种变化接踵而至:工业迅速发展,技术进步,社会改革不断地深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为了发展经济,著名的哲学家兼教育家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理论---政府不干预经济,而依靠市场规律来发展经济。然而这一理论产生了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效果,导致了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的功利主义是由杰里米·边沁系统提出并且作为自由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它为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利润做了铺垫,以“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并企图将国家制度和追私逐利的自由协调起来。
功利主义是指:将资产阶级狭隘的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看作人类行为道德法则,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与其他理论不同的是功利主义考虑的不是个人行为的动机和手段,而是只考虑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只要能够增加最大快乐值便是善;反之即被视为恶。边沁和密尔作为十九世纪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2 功利主义对《艰难时世》中主要人物的影响
2.1 托马斯·格莱恩
格莱恩是第一卷“播种”中的主要角色。他是一个退休的五金批发商人,国会议员和教育家。他是功利主义的误导者,只相信事实和数据。功利主义的基础是“事实”需要依靠事实来做一切的事情,而格莱恩就是只相信事实并且计算好一切,让一切都能通过公式来计算。在他的生活中他需要的只有事实,除此之外他不再需要任何东西包括梦想,娱乐等。他的大半生都致力于追求有利可图的事业当中。
格莱恩对他的子女实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教育主张,将功利主义思想授予孩子们,他禁止他们浏览诗歌和故事,教这些孩子们什么才是事实,只有事实才是真正需要的。他一度恪守功利主义并按其行事。在见证儿女的悲剧之后,他幡然醒悟不再相信功利主义,不再坚持他那老一套的理论。格莱恩是那个社会生意人的代表,他们否定一切美好而又富有诗意的东西,只沉浸于利益当中。
2.2 庞德贝
庞德贝是格莱恩的商业伙伴,是一个纺织工厂的场主,也是著名的银行家。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经常吹嘘自己从卑微贫困到高贵而富有。他是自由竞争政治经济的支持者。在他的眼里工人是不需要感情而只是他用来赚得利益的工作机器。而他对待布莱恩也并不像表面上的亲密,更多的只是视为商业伙伴,只是由于对路易莎的喜欢显露出表面上的亲密。
庞德贝往往说自己是流浪儿是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他似乎是想借此来表明工人之所以贫困并不是社会的不公造成的,而是由于自己的不努力,并且他还理所当然的压榨工人。在最后他母亲的出场才揭露了他多年以来伪造自己的身世以及经历。庞德贝曾经对路易莎是真心的喜欢但是却得不到回应。他觉得史巴斯太太才是那个真正懂得他理解他的那个人,但是他又不知道应该把她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他是当代社会资本主义假的代表,体现了当代的一大问题——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他们一边压榨着工人阶级一边宣扬着自己的成功。
2.3 路易莎
路易莎是格莱恩的女儿,它不同于其他女性角色,她沉默,冷酷,呆板,从小接受父亲授予的功利主义,被教导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她变成了一个感情匮乏的人。在没有童年的生活中,哥哥是她唯一的慰藉。也许是为了帮哥哥保住前程也许是从小习惯了不再反抗,她嫁给了他爸爸的生意伙伴庞德贝,一个大她30岁左右的男人。史巴斯太太由于对于她和庞德贝婚姻的嫉妒,不停地折磨她让她受到了种种屈辱,她被赫德豪士诱惑但最终因为恐惧而放弃。在史巴斯太太的迫害下最终以婚姻破裂而终。她的教育告诉她“事实”让她表达不了自己的情感,也不会反抗,这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路易莎是功利主义的下受害者的代表,无力反抗。
2.4 汤姆
汤姆是格莱恩的小儿子,他与姐姐一起在父亲“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下成长。但是他与路易莎最大的不同是他也是一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他从小性格软弱,不敢反抗他的父亲。他虽然憎恶他的父亲以及他所带来的压抑的生活,但是他却同样利用他姐姐对于他的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他羡慕庞德贝的生活、财富和地位,对于姐姐的付出和牺牲不以为然。
汤姆纵情于吃喝玩乐中,仿佛以这种方式对他的父亲加以报复。他欺骗姐姐,利用他人生甚至抢劫银行并且将这一切都推脱给他人。他似乎变成了一个自私,冷酷,无情无义的人。他只会考虑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他也属于功利主义的被害者之一,由于教育主张的误导导致走上歧途,害了自己也害了爱自己的人。
3 总结
总而言之,《艰难时世》中的功利主义对各个阶级的人们进行残忍的摧残,导致各种的惨剧。它使父亲扭曲了自己的信仰且还形成了扭曲的教育观念,不仅影响了自己还危及了自己的后代;它使资本家、商人扭曲了价值观,且形成扭曲的劳资观念;它使无数的孩子失去了儿童的天性,且扭曲了纯洁的心灵。在《艰难时世》中功利主义是摧残人性,摧毁人生的魔鬼,是各阶级人民活成悲剧的最大原因。狄更斯在小说中以功利主义贯穿全文并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其中更是以反讽的手法体现了格莱恩自己由于功利主义造成的失败以及对子女造成的教育失败。我们从而得知功利主义不仅注重个人利益容易导致利己主义而且容易导致偏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的思想和行为最后破坏社会道德。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M].全增瑕,胡文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2] 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付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