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对文化馆(站)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9-18 10:02:5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384 次

摘要:文化馆(站)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何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使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都是值得群文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新问题。

关键词:文化  服务  职能  管理  

当下各项改革都在不断深入,文化服务也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早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就提出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文化优越性,犹如一股春风,在人们心中激荡起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汲取知识、提高修养、享受文化权益的阵阵暖意。长期以来,基层文化馆(站)在宣传、艺术辅导、文艺创作、文艺演出、非遗保护等方面不断形成合力,为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全国各地文化馆(站)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活动器材缺乏、活动资金不足、队伍建设薄弱、服务功能逐渐萎缩等问题,多数文化馆(站)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已严重影响到了文化馆(站)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使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都是值得群文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新问题。

一、认清本位职能,转变服务观念

文化馆(站)首先要捋清思路、更新观念,清楚地认识文化馆(站)的只能所在,明确认识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工作重心要把群众放在首位,把为群众营造舒适、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树立服务意识,群众是文化馆(站)服务的主题,当前,很多文化馆(站)的工作表面是轰轰烈烈,但往往却偏离了群众的文化本意,本末倒置。所以在服务观念上要有新探索,必须要研究新时期下的群众文化需求特征,研究他们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喜欢什么,使文化馆(站)的服务有的放矢,形成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服务态式。

   二、深化改革,增强活力

   文化馆改革目的是为了适应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充满生机的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展文化馆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借助新时期文化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首先,根据需要设立合理的内设部门,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其次,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将职称待遇与岗位职责紧密相连,优化组合、定编定岗、以岗选人,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第三,要改进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量化管理,讲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奖励机制,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逐步使文化馆成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同时,文化馆还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拓展文化经营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竞争力,增强活力。

   三、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市民文化已逐步转变为村民文化,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将占具了主导地位,建设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引导、吸引群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如何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这些都是面临着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

文化馆(站)面向社会各阶层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具有多样性、引导性、示范性。根据群众需求量身定做,在内容、形式上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使群众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例如宁波市文化馆自2008年以来,一直秉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惠民”的理念,以打造“群星”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为抓手,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倾力打造“群星课堂”,贯穿一年四季的“与春共舞”“夏日激情”“秋季抒怀”“相约冬季”公益培训品牌,由于活动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群星”灿烂的文化服务品牌引领下,全市各地也涌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如宁波海曙区的、“百姓文化课堂”、“社区文化博览会”,江东区的“社区文化艺术节”、“百姓艺术课堂”,江北区的“田园城市大舞台”、“相约老外滩”,鄞州区的“群众文化艺术节”,镇海区的“雄镇大舞台”、 “雄镇课堂”,北仑区的“海享大舞台”,慈溪的“百姓课堂”,象山的 “半岛展厅”,余姚的“舜江之夏艺术博览月”等,无不丰富着宁波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四、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长期以来,文化馆(站)普遍存在着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开展的现象,乡镇文化专干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等现象也十分突出。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大,文化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对队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热爱基层文化事业的文化干部队伍对于基层文化(站)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在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首先要积极组织文化干部尤其是文化馆(站)长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培训班,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在切实提高专职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的同时,文化馆(站)需建立“文化志愿者”制度,面向社会专业文艺团体、大中专院校招募一批艺术表演家、舞蹈艺术家、美术家、书法家等,充实到我们的培训队伍,有效解决培训力量不足问题。随着公益培训的日益发展,现有人员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大量的专业授课、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可以由志愿者完成,与专职人员形成良性互动,既弥补了馆内师资不足问题,又全面激发群众对公益文化事业的热情,这也是公益性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加强农村文化的组织与指导,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在各地的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热潮不断。然而,仅仅把文化送下乡是不够的。其实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基层群众迫切希望文化下乡能够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但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馆(站)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方式,进一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才能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