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角下浅析《麦琪的礼物》
文/张道蕊
摘要:作为与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擅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新颖的构思和诙谐的语言描绘美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以及这座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麦琪的礼物》作为作者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国所处的社会形态与人文传统。本文将从消费主义文化角度出发探寻《麦琪的礼物》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变革与文化影响。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这一短篇小说作为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品,集中反映了当时美国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风貌。该作品创作于1905年,讲述了一对贫困夫妻在圣诞节前夕互赠礼物的故事。本文通过《麦琪的礼物》探讨消费主义文化下美国民众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的转变。
1 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原名威廉·悉德尼·波特,1862年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1910年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获得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的美誉,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有 《警察与赞美诗》 《双料骗子》 《麦琪的礼物》 《黄雀在后》 《供应家具的房间》 《最后的常春藤绿叶》等。欧·亨利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小说集里,其中包含有《四百万》 《选择》 《流浪儿》等文集。他的作品幽默诙谐,通俗易懂,极具讽刺意味,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开放的欧·亨利式结局,即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是欧·亨利小说最大的特色。1918年,美国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以纪念这位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2 美国消费主义的概念与发展
消费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西欧,后来在20世纪20、30年代急剧扩张,直至传播于全球。消费主义主张无节制地追求享乐和物质,将消费当作人生的唯一目的和价值,商品的符号价值高于使用价值,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
经济危机的爆发让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窘境。为了复苏经济,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纳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通过贷款扩大商品需求总量,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美国的经济得到初步的恢复。而19世纪初随着美国商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追求奢侈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消费主义冲击着人们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将越来越多的群体卷入其中,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手中掌握的资源差异较大,群体间的消费差异较大,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消费有很大不同。在消费主义文化愈演愈烈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3 《麦琪的礼物》中的消费文化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妻子德拉卖掉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发买了一块表链送给丈夫,而丈夫吉姆卖掉了祖传三代的金表买了一套梳子送给妻子。但当他们拿出自己为对方精心准备的礼物时才发现此时礼物早已失去了作用。
原著开头便通过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这样一个事实:女主人公德拉想为丈夫购买圣诞礼物,但全身上下只余一美元八十七美分。而这些钱都是每次从杂货店老板、蔬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里软磨硬泡一分两分省出来的。通过这一段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美国下层阶级人民所处的生活状态。在底层家庭中,妇女往往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而下文中也提到主人公所住的公寓较为简陋,从外观上看,也的的确确称得上贫民窟了。财富的多少往往反映着社会阶级地位的高低,通过金钱的增加来掩盖和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对待。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女主人公为何要对每一分钱锱铢必较,也不难看出她为何因为自己的“斤斤计较”而羞愧得满脸通红。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消费主义文化在美国的发展,而它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美国的文化中,其中最典型地便是节日礼物。这篇小说便是由圣诞节礼物这样一个行文线索展开故事的描述。圣诞节最初是为了纪念耶稣出生而设立的节日,最开始起源于欧洲,后来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而圣诞节礼物便在圣诞节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们趋于交换从百货商店里买来的圣诞节礼物以此表达对对方的祝福。
在19世纪的消费角色中,女性挑选商品时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消费能力。除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购物欲望被满足所带来的愉悦和兴奋使得女性对此乐此不疲。所以女性在消费角色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当时美国大多数妇女都是家庭主妇,经济依赖于丈夫,没有完全独立的经济来源。小说中,德拉想为丈夫挑选一件精致珍贵、货真价实的圣诞节礼物,她找遍了商店,终于被她找到——一条并不花哨、刻有花纹的白金表链。而吉姆也为妻子挑选了一套价格昂贵、精妙绝伦的镶有宝石的纯玳瑁发梳。德拉为丈夫挑选的圣诞礼物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而得来的,并没有依靠于丈夫的经济支持,并且她所挑选的表链是属于一种装饰品,手表在当时除了是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地位大的高低。尽管德拉购买表链可能是出于“炫耀”的心理,但更多的是出于对丈夫真挚的爱,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吉姆,虽然文章没有正面描写他为德拉挑选礼物的过程,只用简单的文字陈述这个事实,但是从德拉收到礼物的反应便可以侧面分析出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为德拉挑选的发梳虽然从本身来看是属于一种实用品,但它的价格过于昂贵,已经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从表面上看这是追求物质主义,但透过这件事中也不难看出吉姆对妻子深厚的感情。
4 结论
欧·亨利的作品大多创作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多数作品中欧·亨利都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面貌,批判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丑恶。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里,欧·亨利通过这篇小说里男女主人公的消费行为为我们揭示了在消费主义文化冲击下的美国的民众的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从德拉和吉姆的消费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尽管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行为或多或少是受消费主义的驱使下,但他们对对方深沉的爱恋也自始自终贯通全文。所以《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更像是两者的结合,在泪水中写出不幸,在苦难中写出欢乐。
参考文献
[1] 朱雯,朱碧恒.欧·亨利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2] 斯特恩斯著.世界历史上的消费主义[M].邓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程英琦,何泽荣.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政策[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 杨丽.麦琪的礼物中消费现象剖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02).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