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
文/施祖平
摘要:经典诵读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本文立足于教学实际,从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出发,浅谈个人对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经典;资源;受益;有效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其终生受益。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纯洁的年龄阶段,也是诵读经典诗文,从而受到文化熏陶、智力发展与人格培养的最佳时期。然而,经典诵读课程从语文课程中分化出来,独立形成一门课程的时日尚短,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提高经典诵读课程的有效性。
1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
1.1 开展经典诵读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经典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我们应该及时补救。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丰富诵读实践活动,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世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1.2 开展经典诵读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儿童的经典教育,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人文精神的重构,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新课改目标实现。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经典过程中激发灵性,增强原创力,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传统的与现代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1.3 开展经典诵读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的需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营造良好的书香文化,让经典诵读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独特的教科书,成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新的发展点。开展经典诵读,使经典的神韵、意境、声律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不断地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2 经典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
2.1 明确意义,提高认识
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育人的关键。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诵读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长抓不懈、卓有成效地开展诵读,探索一条符合本校情况的经典诵读的路子;成立健全的组织机构:由校领导——优秀语文教师——校本教师——音乐教师组成;其次要明确分工:语文教师、校本教师教授内容(要简明交待时代背景、生动引证历史典故、具体贯穿时代生活,让孩子能准确解读经典的内容和思想),音乐教师深入班级教节奏和动作;再次学校要制定具体诵读方案,并认真贯彻,做到“三定”:定时间、定教师、定教材;“三有”:二年级以上有摘抄本,学校有检查测评效果措施,每学期学校有一次集中展示活动。
2.2 营造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精心设计学校及班级的文化建设,利用标语、走廊、板报等营造经典诵读文化氛围。除此外,还要利用早自习进行全班整体诵读,营造深厚的人文氛围;语文课前也可以留三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经典诗文,营造气氛;中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经典诵读的录音、歌曲或者视频,给学生展示诵读成果提供一些借鉴和灵感。
2.3 采用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
范读,就是示范性的朗读。最开始可以由老师来范读,然后可选择一些读的好的同学为其它同学范读。范读可以让学生认识文言文中的正确字音和读文言诗歌的语气,体会经典诗文的音韵之美。
自读和齐读:自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也是个性化阅读很重要的一个方法;齐读比较适合晨读时进行,容易营造一个诵读经典的氛围,从而提高诵读的效果。
配乐读:经典诗文中很多都描写了非常独特的意境或者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经典诗文的意境中去。
2.4 多元评价,实践育人促诵读
管理出质量,评价提质量。对于诵读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学副校长、分管主任每天都要检查诵读情况,深入班级,既抓业务又抓秩序,同时也可引入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如由班长组织纪律,由学习委员、文艺委员领读和引读;在评价方面,学校应由大队部每月进行一次经典内容图文手抄报展,在每个学年长廊辟出一块园地张贴手抄报,对诵读成果实行激励性的展示评价,孩子们下课可以驻足观看,相互评价;因为经典诵读活动应重实践,倡知行,学校每学期还应该组织一次学生全员参加的求异思维读写赛,精选一些赏析古诗词的内容做阅读体悟题,确立经典内容让孩子进行一次小练笔,促使他们坐忘反思,反躬自省,实现孩子在写作中运用经典,在运用中品味经典。
2.5 重视与家庭的合作
“亲子诵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孩子诵读的积极性,也是家长携助监督检查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家长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不仅加强了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也能让孩子把学习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通过与家长的互动表现出来,从而理解到学习经典的重要意义并加以运用。举行活动时,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此时,家长作为孩子的后盾进一步增加了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和动力。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不会的家长可以进行补充,孩子已经融会贯通的,可以通过与家长的表演互动展示出来,真正落实到行动,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 李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
[2] 朱文华,凌鹏国,万斌.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推进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8(01).
[3] 陈碧容.浅谈提高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研究,2016(02).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民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