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化生存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包含着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创造、积累和传承。同时文化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现,是人类精神的自我确证。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社会发展的链结中介,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归宿。而文化的实质却来源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且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对这种现状的超越和升华。
关键词: 文化; 社会发展;
人类精神
广义上来看文化,凡经过人加工改造过的东西都是文化,广义的文化体现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与精神文明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义文化掩盖了文化的特性,模糊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我们知道,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事物特有的质是事物区别开来并获得自身存在的内在根据。正如此,狭义文化所体现和表征的正是文化的特质,即指精神文化或精神,它包括精神领域里的一切,如思想、意识等等主观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在阐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时,我们已先验地把该文化界定为狭义上的文化,即与社会的组成部分经济、政治等相对,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力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或变革的初始动力。任何社会形态下的文化,其本质上都不仅包含对当时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当时社会的评价与批判;不仅包含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包含着对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观念。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当一种旧的制度或旧的体制无法再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就开始对新的制度或新的体制的建立起到先导或前导的作用。通过对旧的制度或体制的批判、否定以及超越,以一种全新的价值或者是理念横空出世,从不同的层次激励人们去努力寻求和开辟实现新的制度或者是新的体制的方法与途径。诸如,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其随后的新教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得以推行;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封建制度在华夏大地得以建立;新文化运动,使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巨大的推动。这些无一不体现着文化对社会发展或变革的初始强大的动力作用。
二、文化是社会得以发展的链结中介
所谓中介,即是关于此物与彼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凭借条件、纽带及中间环节的哲学范畴。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链结中介,其主要表现为,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维系整个社会以及整个历史的凭借条件、纽带以及中间环节。整个社会也正是通过文化这个中介一直实现着社会历史经验的传递,正是这种传递,才使得整个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得以维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使得人类开始从生物遗传机制转向社会遗传机制。正是文化的链结作用,整个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不断地进行自我继承、自我总结、自我扬弃以及自我完善。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人们在自己所处的时代继承和创造的文化,正是人类在其发展中所构建的阶梯和链结,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继续前进提供了可能性。
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文化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人类社会的实践与自然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社会的实践必须经过由观念的东西转变为实物的东西这一重大环节,如果忽视了此环节中文化的中介作用,那么,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其凭借条件。人类社会要想实现由自在的自然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变,人类社会必须以文化为中介实现对自在的自然之物规律以及本质的内化。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链结中介,其实质作用是使人类主体尽量摆脱与自然客体在相互作用中自在性和盲目性的矛盾冲突,进而使整个人类社会趋向于更加合乎人的价值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归宿
目的性是指对人类主体需要的反映,是指人类主体在活动之初关于自身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结果之间统一关系的自觉意识。在这层意义上,文化是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目标。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指的是使人从动物性的存在不断地提升到人性的存在的合目的性的活动,而文化的内在本质正是这种合目的性的体现。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指出,人是由自然界发展而来的,但仅仅从自然界走出来的还不是人,人是人的产物,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这已深刻揭露了人类的文化性本质,表明了人是一种文化存在物,也就是说文化是脱离了自然状态的人的一种自觉生存状态,可能也正是如此,人与动物才得以区分开来。正如帕斯卡尔在其思想中这样阐述,“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这就是他全部的尊严和他全部的优异”[1]。另外,人类从诞生之时至今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无数思想相互碰撞,但是,它们最终都是指向人类社会自身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全面发展的核心与支撑点正是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本身对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起着总体定向或定位的作用,文化使人已经成为其自身行动的指南和目标,并且使得人类能够有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本性的发展方式来实现其发展目标。也就是说,文化,其本身的目的性使得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同时,文化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支撑点,它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与核心,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归宿。
四、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若是我们单向地来看,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其随后的新教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得以推行;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封建制度在华夏大地得以建立;新文化运动,使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得以胜利,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巨大的推动。那就割裂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社会现状基础——文化运动——社会发展),因为我们忽略了正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状况,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才导致了“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文艺复兴”等等文化思想得以发展,得以超越,得以升华。否则,我们在探讨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时,就必然会导致唯心史观的出现,犯历史性错误,这也再次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颠簸不破的真理性。所以,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面临着伟大社会变革的时代,一个需要强大的、新的文化并将产生强大的、新的文化的时代。处在这样的时代里,历史要求我们要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充分的认识,历史要求我们要对当前的社会状况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历史要求我们要去积极探索和努力开创出文化发展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同时也必将创造出强大的、新的文化;只有这样,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同时也必将迎来新的、伟大的变革;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够同时也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