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功能的发挥
文/邹祝南
摘要:校园文化往往促使有形教育向无形教育转化,有意识教育向无意识教育转化,外在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在学校德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对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认真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强化德育功能,实现润德培根的德育要求。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情感熏陶;个性化;活动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学者在谈到校园文化时指出:校园文化往往促使有形教育向无形教育转化,有意识教育向无意识教育转化,外在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在学校德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对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认真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强化德育功能,实现润德培根的德育要求。
1 建好校园文化工程,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我们认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凝聚着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能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无形的向心力,使他们有一种集体归属感,并在更高的层次上产生新的文化认同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为此,我们精心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都提出了满足学生需求、导引学生成长的要求。
首先,我们着眼于浸润师生的心灵这一目标加强了学校的环境改造。我们兴建了学校体艺馆,扩建了学校图书馆,修建了校史展览室;围绕“廉政文化、经典国学、孝德教育”三大主题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建起了文化长廊;在校园增设了校友墙、读书角、名人雕塑等文化设施,添置了“尚德”、“博学”、“健体”、“美艺”等装饰景点;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对学校的建筑、花坛、树木等进行命名并统一进行标记……而在素材的选择、标语口号的设置过程中,我们强调引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乃至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如在校友墙的上方,我们就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作为标题:“你在咱们学校应该探索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生活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着眼于情感的熏陶感染这一目标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涵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其是熏染更为重要。”锤炼校风班风对学校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熏陶功能,为此,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对我校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挖掘。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曾经六易校址,九改校舍,九易校名,百年磨砺,弦笙绵长,书写了不平凡的历史,走出过许多杰出的校友。经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最后我们确定以“厚德、勤奋、合作、创新”为校风;以“润德启智、精研善导”为教风;以“尚德博学、健体美艺”为学风,不断凝聚学校团队精神,提炼和培育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培植融洽、健康的班级氛围,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展现他们良好的个性、高尚的品格,使学生潜移默化中获取责任感、安全感、满足感,引领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生成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2 用好校园文化设施,强化校园文化的调节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成员共同参与创建的群体性文化,它通过师生主动参加其创建活动,为师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提供了机会,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相互对照,自我认识、取长补短、自控自理的行为水平,从而使他们在集体融洽的文化氛围中,消除心理干扰,协调人际关系,自觉遵守和维护集体所认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为此,我们精心设计每一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德育导师制、心理辅导室等每一种校园文化制度、每一处校园文化设施,发挥校园文化的调节功能,让师生的集体归属感日益增强。
设立了德育导师工作坊,“德育导师制”个性化,亲情化。为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学校实行了“德育导师制”,动员多方面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还融入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每名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谈心两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期末考试前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密切与家长联系,寒暑假进行“心连心”家访,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个性化、亲情化的德育导师工程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情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丰富活动载体,强化校园文化的实践功能
文化更多的是通过人来呈现的。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学生和老师所展现出来的风貌和气质才是学校文化的最具体的体现。多年来,我们着力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文化发展的落脚点,丰富活动载体,让师生伴随活动幸福成长。
拓宽活动领域,凸显文化建设效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慈溪市艺术体育特色学校,我们创建成立全市唯一的素质教育基地,开设了“救护、扭扭棒、美食、电子百拼、陶艺、手工”等六个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加关心他人,更加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现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在人类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只要我们精心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用足用好校园文化建设设施,丰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达到润德培根的德育实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润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