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9-18 10:04:17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582 次

摘要:数学不仅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小学生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数学起源于生活实践,又可以服务于生活实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使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本文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着重讨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对策,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实践

结合 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理论支撑

数学最初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大约在三百万年前,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他们以采集野果、围猎野善为生。原始人的生存活动常常是集体进行的,所得的“产品”也是平均分配的。基于生存的需要,古人便逐渐地产生了数量的概念。《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正是说明了数学的起源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想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这进一步说明了数学起源于生活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在《中国人为何多患“数学恐惧症”》一文中,斯坦福大学博士石毓智将原因进行了归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觉得学数学得不到回报。不少人认为一辈子能够用到的数学知识也就仅仅是小学的加减乘除。人们认为学数学的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让人丧失了成就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以实际生活案例设置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到在玩中学和学中玩,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思考想象,合作交流,感受体验,就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培养、发展数学能力。例如,在《需要几个轮子》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木棒摆三角形,边摆边说一个3根,两个6根,三个9根……九个 27 根。通过这样的边摆边说,既让学生经历了连加的过程,又为后面学习3的乘法口诀作了充分的铺垫,再让学生独立填表格;一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 辆需要6个轮子、3 辆需要9个轮子……那么9辆需要几个轮子呢?学生通过想象、思考得出答案,再让学生跟其他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思考、交流后,自编3的乘法口诀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践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环境,让他们多动手摆摆、弄弄,加大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并能运用已学到的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拿出两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再让学生拿出 4 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分法:(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一边议论一边摆弄,最后想出了办法。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学生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家庭用具、房屋、走路、乘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如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从每天上学、放学这件事中,能找出哪些数学问题?如:知道到校时间和放学时间,可以计算在校时间;知道中午放学时间和下午到校时间,可以计算午饭、

午休所用时间等。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测量技术,方案必须合乎实际等。通过设计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动脑独立思考,动手亲自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问题,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而且要注意加强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的学生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数学教学设计要把握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注重数学应用的多科性,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等许多学科有关,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同时可以从这些学科的问题中找到应用数学的广阔途径,理解数学

的丰富内涵,也可以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数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