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而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本文以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发展性教育教学目标为引领,以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以实现学生的真正素质为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所有的课程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老师缺乏创新力,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形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探寻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相伴而行,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科技发明,或是人文教化,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在小学的所有教学中,语文教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祖国的的文字,使小学生既有初步听、读、说、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只重视了字词句段的教学,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处理不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包办代替的多。甚至有的教师很少给学生读书的机会,把一些故事性很强内容很生动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和其工作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缺乏相关教学方法策略,造成对某些教学重点的忽略,更有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强调应试教育中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小学生语文情操的培养!这些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
明显下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四个教研协作片的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
(二)改革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根据小学教研室工作要点,对教师的备课进行一次改革,针对教师备课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编写轻课后反思等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
第一、备课本中不仅要增加 “教后反思”、“学生、老师课前准备”等栏目,更重要的是这本备课本可以反复使用。教师第一次备课时,做到认真详尽,在第二次教到同一内容的时候,该教师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做修改,使教案更丰满即可。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比较新旧教法,得出最好的备课方案。
第二,改“教案”为“学案”,把教学过程分为“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师教学策略设计”,学案中不仅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更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课堂设计讲求实效性和创造性,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写作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时区别对待不同级别的教师,不搞一刀切,具有针对性。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对中级职称或任教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备课要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可写简案;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略的教案。同时,要求各类学校注重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主题、定形式、定时间、定主讲人,“三有”——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我想,与过去相比,改革后的备课方式,将更注重备课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课堂案例式教研。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
自研式汇报课: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
出外学习课堂实录: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多人同上一堂课: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
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
“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