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阅读教学中关于“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5 21:12:5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71 次

阅读教学中关于“读”的思考

文/凌慧丹

摘要: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前辈的呼吁下,在课标的引领下,懂得了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读”,语文课要书声琅琅。于是,语文教师高举“读”这面大旗呐喊:要读,真正地读!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这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真让你感觉到:朗读训练到家了!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思考;想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语文课书声琅琅实属难得,而读出感情,读出感受,更是难得!不过,静静想来,只注重读的声音、读的形式、读的技巧,强调的是学生的嘴巴,没重视的是学生的内心。学生朗读技巧有了,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内心缺乏感悟,依旧空无。静静思考,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表述的“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得全面和深刻吗?也许我们并没具体弄清阅读的真正内涵!教学中把“阅读”割裂了,强调了嘴巴的“读”,而用眼看,用心想,有理解、揣摩过程的“阅”被忽视了。“读”并不是只表现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本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用心品味的“场”,营造一个6—8分钟属于全体学生自己静静学习的“场”景。让学生养成拿笔读书,围绕问题圈点、批注的习惯。语文课如何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文章内容,并有所感悟?本人有以下的思考:

1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书

(1)有目标初读:①看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导读;②看课文前的导学读;③看课后的导练读;④根据资料袋或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读。

(2)再读质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①依据课题提出问题,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②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③依据重点段、含义深刻的词语提出问题。通过质疑,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做到敢于质疑,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好准备。

(3)带着问题自己反复读,通过读书思考,自己试着解决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可进行同桌或小组讨论。

以上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为读懂课文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书

要使学生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书,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如我校一教师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她先要求学生闭上眼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接着该老师声情并茂地读: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在老师情感丰富的读书中,学生仿佛看到了雷利痛失父亲的画面,情感较丰富的一部分学生早已热泪盈眶了。接着,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们都沉浸在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中了。再如《触摸春天》一课,“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发挥想象,更好地理解安静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一些画面感较强的句或段,老师们可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书,这样就较能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的效果。

3 引导学生在感受中读书

课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去感受,这也是读懂课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1)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朗读、比较、揣摩等方法去感受,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触摸春天》一课中,“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句,通过默读、品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并有所感悟。

(2)运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去体会感受。如《将心比心》,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就必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蕴含哲理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的体会越深,受到的教育就越大。

(3)模仿、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自然之道》一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模仿、表演,让学生深深地体会:我与同伴的好心、焦急、震惊与后悔;向导的心平气和及难过的悲叹这种复杂心情。

4 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氛围

(1)除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外,教师也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教学时,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录象或展示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创设氛围。创设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配乐朗读也是不错的选择。

(2)教师可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一种具体的情境,引他们入情入境,甚至可以让他们手舞足蹈地模仿情景读,在体验中感到乐趣。

以上几点是本人的粗浅看法。不过不管你怎么读,一定是在“阅”的基础上的。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学生能把课文读出画面、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个性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作品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菊.阅读教学中关于朗读指导的思考[J].新教育,2016(12).

[2] 叶继奋.在开放中寻求建构——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z2).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