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学生乐于表达
文/兰小宁
初入学的儿童,思想活跃,什么都想看、想听、想做、想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正处于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对其进行有序的说话训练,尽力发展、提高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又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贫乏,口头表达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怎么才能让学生把话说得具体、生动、形象、意思连贯、完整呢?实践证明,采用如下方法组织教学效果较好。
1 按句式说话,表达清楚
说话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完整。为了让学生说话具有条理性、完整性,可要求学生按句式说话。如:“大街上有……有……还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接着……然后……最后……”“因为……所以……”“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如看图说话“课间十分钟”可进行如下提问:(1)下课了,整个校园怎样了?(2)有的在干什么?(3)还有的在干什么?学生从一句话到能说到几句话,如此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 引导学生扩展基本句,表达生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内容比较概括,不够具体。可以在学生表达图意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每一内容的细微处,抓住细节,把话说得更加生动、形象,由说一句简单的话到几句较为复杂的话。如“小红去上学”,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1)小红在什么时候去上学?(2)小红头上戴了什么颜色的帽子?(3)衣服怎么样?(4)鞋子有什么特点?(5)她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有学生就说出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小红戴着一顶黄色的帽子,穿着红色的厚棉衣,背着书包,穿一双红红的靴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3 按顺序观察后说话,表达有序
观察是说话的基础,只有学生观察仔细,才能说得具体;只有学生观察有序,才能说得有条理。如在说话教学“我的书包”一课时,让学生采取由外到内的观察方法,先说书包的外形、颜色、大小,上面有些什么样的图案,再说书包里面的结构及其用途。在介绍玩具“洋娃娃”这一说话课时,可先出示“洋娃娃”,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先介绍“洋娃娃”的五官长得怎样,然后介绍它的穿着。这样学生说话就会做到言之有序了。
4 展开合理的联想,易于表达
我们都知道,画面上的内容毕竟有限,是静止的,为了把图上的内容由静变动,使其内容丰富,只有通过联想,才能展示出画外未尽之意来。如一副《师生情》小女孩把一束鲜花送给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1)小女孩的花是从哪儿来的?(2)小女孩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老师?她是怎么想的?(3)小女孩可能说什么?(4)老师又会说些什么?不同的学生想的内容各不相同。这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说话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5 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乐于表达
在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后,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我是小巧手”手工制作展示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然后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制作的设想和制作过程。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喜欢的活动,教师要善于巧妙地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说话说话训练中,学生们便乐此不疲,兴趣盎然,结果很快就进入角色,达到训练的目的。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把看到的新鲜事讲给大家听,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正在做或正在想做的事讲给大家听,使学生在敢说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会说。
当然,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语言实践。陶行知先生曾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就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 “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坚持以上训练方法训练学生说话,我想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能迅速提高,乐于表达。(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