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议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5 21:19:2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76 次

浅议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文/李会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各种条件,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途径

由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孩子们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有效工具,提升学生数学语言,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1 强化学生认识数学语言

教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接触数学语 言、认识数学语言。例如,在进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时,教师请同学们测量教室内学生课桌的高度和教师讲桌的高度,教师先请同学们目测课桌和讲桌哪个高、哪个矮,然后教师请两位同学测量课桌、讲桌高度,尽管同学们已经得出讲桌比较高,但是在实际测量中,却会得出讲桌有0.9米,但是课桌却有1米,反而得出课桌比讲桌高的结果。这时候教师趁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唤起学生数学分析思维活动:“刚才同学们得出讲桌比课桌高,但是在测量中又得出课桌比讲桌高,到底是哪个比较高?”说到这里,教师把讲桌搬到讲台下方,让全体学生仔细想想,然后分组讨论重新比较,怎么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完整。学生讨论之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课桌比讲桌高10厘米”;有的学生说“讲桌比课桌高,因为讲桌放在讲台上”;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把讲桌放在教室内,课桌比讲桌高”……对于学生发言,教师给予鼓励与支持,并明确指出:距离是通过测量才能比较出来的。然后教师再把讲桌放置到讲台上,结果很多学生立刻提出意见:放在一起比,才能比高矮。然后教师马上做补充——只有当两个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才能进行比较,这样就非常彻底的揭示了比较物体高矮时所要关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模仿数学语言

教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还应当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数学语言。例如,在开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8加几”问题,引 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8+3”,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让学生叙述。第一步,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模式,叙述出计算过程。教师拿出一个教具盒,盒子里装了8个苹果,盒子外面有3个苹果。教师叙述:计算8+3,先把3分成1和2,2和8凑成整数10,10再加盒子外的1,得到11。第二步,教师根据学生语言,设计出数学公式:8+3=11。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公式,完整叙述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10以内加法”过渡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三步,让学生脱离图 式,借助思维直接说出计算结果。学生看到8+3,就能直接说出得数,并讲清楚计算过程。通过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可谓是一举数得。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

小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运用情境的建立,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能力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在数学语言能力方面的应用。

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片《熊出没》的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天早上,熊二还没有醒,但是光头强已经进入森林砍伐树木,熊大说:“熊二,九点了,该起床了。”然后把画面定格在动画片中的钟表上面,让学生观察钟表的特点并说出这些特点。学生在动画片刺激下,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他们能精确说出钟表的长针指向数字9,而短针指向数字12。然后教师再截取动画片中的其他钟表时间,如6点、8点、11点等,让学生通过动画片得出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然后教师把时针、分针概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时针与分针,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看到的场景: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就是9点;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就是6点;时针指向11,分针指向12就是11点……通过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说的欲望,在说中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4 引导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使用教具先进行演示,再让学生边自己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讲述过程,用语言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具操作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脑相互配合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有极大帮助。

例如,在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问题:利用5个○,分别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1个○,并说出2个数字“1,10”;让学生动手操作2个○,并说出3个数字“2,11,20”;让学生动手操作3个○,并说出4个数字“3,12,21,30”;让学生动手操作4个○,并说出5个数字“4,13,22,31,40”……,并把这些结果以竖排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以此类推,就会总结出利用几个○,就得出“几+1”个数字,且第一个数应当是这个数,而最后一个数是这个数乘10,中间数个位与十位相加,正好等于这个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丰富感性认识,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操作过程,可以把感性认识转化为内部逻辑思维,以发现数学规律,认识数学本质。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训练和运用数学语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说话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习惯。

参考文献:

[1] 马兰.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05).

[2] 吴彩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清远小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