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每个典型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精神。为了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唱响时代主的旋律,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挖掘精神实质,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展示先进性。近年来,《新疆日报》报道的许多典型人物,使新疆自治区的发展建设拥有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弘扬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本文以《新疆日报》为例,讨论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与新趋势。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新疆日报 ;特点;趋势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经济的发展,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认识和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也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新疆日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大党报,也是主流媒体之一。在报道先进典型人物的工作中,为了报道的典型人物在受众心中引起共鸣,使宣传的人物深入人心,报道工作注重挖掘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其有以下特点:
一、 注重典型人物的时代精神
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力在于突出典型的先进性,坚持时代性原则。典型的时代感,就是典型的魅力所在。一个典型人物就是一面旗帜,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先进思想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今读者对典型报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的首要要求。因此,近年来先进人物报道都会着力绘写先进人物的当代风采,凸显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清晰地描述典型人物的新质与个性,用时新的先进典型提升典型人物的亲和度,让人物更加鲜活真实,贴近生活。如《新疆日报》2012年的8月《时代先锋 党员楷模——自治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摘登》系列报道中的勒市梨花社区党支部书记迪力努尔·艾则孜,报道中讲述主人公工作尽职尽责,热心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情、才智和汗水。
这些报道不仅突出他们具有焦裕禄那样拼搏奋斗的精神、科学务实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还着重叙述报道的典型人物带领当地人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事迹,并且宣传他们今日治穷的新业绩、新思路和新业绩,表现了他们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展示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气魄和素质。当我们读到这些报道就会感到在现代化征途中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的飞跃和变革。
二、注重挖掘“草根”先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2011年年初,《新疆日报》大力宣传了平民英雄阿里木无私捐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全疆掀起学习阿里木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之后阿里木与新疆其他9名草根英雄登上了“中国网事·2010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像阿里木这样的“草根”先进人物本是默默无闻、毫不起眼、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但通过网络使他们展现人性魅力和道德光辉,让他们站在舆论最前沿,成为普通民众自己的英雄,成为时代的道德标杆。为了使典型人物的权威认可与民意相呼应,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阿里木的先进事迹报道中,党委政府通过民众广泛参与,上下互动,及时顺势推进,在阿里木的事迹曝光后,政府又第一时间引导与激励并且给予褒奖和肯定。通过民意筛选的草根性的典型人物,因此更易被公众认可。
今后的典型人物挖掘与宣传,也不应再像以前那样搞一家“独唱”,而应缘事而发、顺势而动,积极引导各种媒体发挥各自特色,实现“多声部合唱”,从而使典型人物报道产生更大的影响力[2]。
三、 注重典型人物报道人性化、人情味
以往的记者在完美主义思想下将典型人物报道过度渲染成“高、大、全”,使得一些道德标准在报道中给人留下虚幻缥缈,海市蜃楼的感觉。新的典型报道模式典型人物报道以平民化的视角观察典型人物,抛弃了绝对化的极端思维,彻底颠覆了
“高大全”的传统典型形象。典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触手可及的“人”,这大大提升了典型人物报道的可读性、可信性。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真实的细节总会让人感动,让人过目不忘。例如《新疆日报》2012年10月17日《我能为社会留下的就只有这些了——新疆平民英雄李振平》的报道,讲述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李振平,20多年前看到一位老人遭歹徒持刀抢劫,奋不顾身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被歹徒割断中指肌腱。之后他又多次见义勇为,1990年获得乌鲁木齐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991年8月为阻止歹徒非礼小女孩,惹怒歹徒将他打成了“高位截瘫”。2012年10月16日这个高度截瘫的平民英雄在病床上离开了人世,并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红十字会。这篇报道中没有刻意神话当年的见义勇为英雄,而是以其人性化的角度,平淡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宣传了主人公,强烈的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使人深受感动,印象深刻。
这种形式的报道,既遵循了“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规律,又改变了以往报道中的“报喜不报忧”作风,摒弃了对英雄人物完美无缺的升华式报道,打破长久以来媒体对宣传英雄人物完美无缺的形象的刻意追求,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英雄普通的一面。这样表现出来的人物才有感染力、说服力。
四、报道对象多元化,报道出现新主张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有其自己的时代特点:60年代高大全式的报道、70年代样板式的报道、80年代具有反思意味的报道[3]。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已经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以往赞扬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而现在大家更欣赏、更看重既帮助了他人又保护了自己甚至也有利于自己的人,因为这是双赢甚至多赢。比如,以前我们赞扬不会游泳也去救人的人,然而现在我们更欣赏既会游泳救人也懂急救方法的人,因此,针对多元化的受众,典型人物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典型人物。
多元化的典型人物,对象不仅是以往单一的工农、军人等社会阶层,其类型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比如科学家、演员、球星、教授、律师等。与之前相比,这些典型人物的身份更多元,社会阶层更丰富。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报道对象上,在报道形式上也出现多元化。
五、总结
近年来,先进人物报道以内容的新鲜因素彰显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体现典型报道的创新努力,注重表现报道对象的先进理念和时代风采以及群众的关系,并强调人性、人情之美。正因为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使先进人物报道常写常新,总有一片动人的新绿。在我国的主流报纸上,讴歌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是一株挺拔葱郁的常青树,尽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4]。
综上所述,在新闻报道中,典型人物报道将会长期存在,怎样做好典型人物报道,与时俱进,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可能面对的难题。新闻从业人员要明辨社会主流思想,对面多元化的受众要认真、灵活,树立多元化的优秀典型人物,做好新闻传播和策划工作。让每一个典型都光明鲜活并深深影响着受众,只有这样,新闻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之树才会万年长青,前景才会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