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解构的先驱-论韩愈在教育及诗文方面的创见
发布时间:2019-01-28 15:33:0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52 次


教育前沿杂志社欢迎广大读者愉悦投稿

      编辑QQ:779624634

    查稿电话:0571-28069909




解构的先驱-论韩愈在教育及诗文方面的创见

文/汤海芳

韩愈是唐代中后期“解构”潮流的先驱之一,在当时极具影响力。苏轼以“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来高度评价韩愈的贡献。前一句说的是他对诗文创作上的改革,后一句说的是他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他拆解了唐以来已经成熟的格律诗范式,打破文章传统的写作模式,反对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 韩愈在教育方面的创见

韩愈是中唐儒学运动的核心人物,也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的教育家。韩愈认为在儒家的传播过程中,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否则后人就有可能偏离儒家正统,歪曲圣人之道。在《原道》中,韩愈认为荀子与扬雄对圣人之道“择焉而不精 , 语焉而不详”,背离了孔孟之道,因此孟子之后,孔子之道不得流传。韩愈在传世名篇《师说》中反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创见。

他的教育思想是对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尊师重道,并且在教育目的、教师职责、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学为儒道、传道授业等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主张。

1.1 教师职责

韩愈一生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他反对两汉以来的儒家传承过程中只重视经典文本的章句训诂,以对经典的外在阐释为唯一要务,认为应该回归孟子“内圣”为指归的儒家思想,坚持正统的“道”才是教育的基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对于那些社会上流行的重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教学思想,他则认为那是“小学而大遗”,“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提出教师的首要职责在于传道。这里的“道”就是儒家仁义道德思想。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儒家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其次才是“授业”,即讲授《诗》、《书》、《易》、《春秋》等儒家六艺经典和古文;“解惑”则是解答学生在“道”与“业”两方面的困惑。由此看来,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与“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正相符合。授业与解惑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道、悟道,而不仅仅为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1.2 教学方法

自汉代以来,儒生的教育方法侧重训练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章句记忆、对经典的正确阐释,而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能力。因此魏晋到唐代,儒家后生未能有超越汉代经学的成就,亦无超越颜师古、孔颖达等人所修的《五经义疏》的作品。

韩愈解构汉儒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追溯孔子的因材施教和孟子心性之学。在《进学解》一文中,“夫大木为桌,细木为桶,礴护侏儒,根阐店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也,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搜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纤徐为妍,卓荤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用木材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教师像工匠使用木材一样教育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各尽其用,造就不同的人才。

2 韩愈对诗文的解构

2.1 解构的背景

“安史之乱”之后,盛唐转为中唐。文人士大夫中兴起一股“解构”潮,其中诗文解构的代表就是韩愈。这种“解构”倾向的产生,既有非常深广的社会背景,也是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从社会背景上说,此前的天宝初年,整个社会是一片繁华兴旺、歌舞升平的景象,士人的心态也是昂扬和开阔的。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了统治者的盛世华庭,也吹皱了士人的一池春水。此后 , 在无休止的兵戈纷扰、政治动荡之中,整个社会心态从张扬转入内敛。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由极盛转入衰微,军阀混战中中央政权的名存实亡促成了人们头脑中政治权威的轰毁。人们对政治权威的藐视,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对现成诗文规则的反抗。

2.2 解构的对象

很多人对韩愈有种误解,以为韩愈领导古文运动,只是在文章上摒弃齐梁以来的骈偶规则和淫靡文风。苏轼盛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此“八代”是从汉代开始的,历经魏、晋、六朝,也就是说,韩愈不只反对六朝淫靡文风,也改革了汉以来的文章弊病。苏轼的观点与韩愈自己关于文章革命对象的说法是一致的:“唯古文章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 (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 [4], 足见他所努力改革的文风,是汉以来就开始形成 、直到唐代还依然存在的“一律”,亦即传统的、固定的文章风格和范式,而不只是隋人眼中的“编句不只,锤句皆双”的齐梁骈体。

韩愈解构的对象,不但是别人,也包括自己。韩愈曾反思自己的应试之文:“自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 《答崔立之书》 ) [5]  所谓“类于俳优”,显然并非指四六骈俪的形式,而指的是言不由衷,鹦鹉学舌。韩愈对自己为应试而遵从规则写成的文章感到羞愧。在《与冯宿论文书》中,韩愈说:“辱示《初筮赋》,实有意思。但力为之,古人不难到”。写骈文亦可“有意思”,亦可达到古人的境界。可见他并不绝对排斥骈偶。从韩愈的创作倾向和主张来看,他决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复兴”古文的人,而是自成一家,解构旧体,力创新言的巨匠。

总之,从韩愈的思想和创作主张来看,他决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复兴”师道和古文的人,而是借复古为口号而凌轹千古,自成一家,解构旧体, 力创新言的巨匠。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丰功伟绩。

参考文献

[1] 高淳.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2] 赵永杰. 韩愈对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3] 韩愈.韩愈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 韩愈.韩愈散文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人文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