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沿杂志社欢迎广大读者愉悦投稿
编辑QQ:779624634
查稿电话:0571-28069909
过敏的源头与防范
文/马靖雨
摘要: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这种情况也被称为是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上将过敏大致分为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作出异常反应的全身性综合症,而后者则是过敏累及某特定器官及组织,导致了某种疾病的发生。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病、某些皮炎等。本文将对过敏的源头和如何防范过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收集法和问卷调查法。
摘要:过敏原;免疫系统;食物过敏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物质,根据赖沙在《200例儿童湿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所写结论可知:在200名研究对象中,仅检出1种吸入性过敏原的有49人,仅检出1种食入性过敏原的有13人,二者都检出的则有35人,其中吸入性过敏原包括粉螨、尘螨、动物毛等;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奶、虾、鸡蛋、大豆等[1]。过敏人群在接触过敏原后轻则引起呕吐、水肿、腹痛等症状,重则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则是由于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而产生的疾病。过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过敏的源头是什么?如何防范过敏?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将对过敏的主要机制进行研究,收集部分群众对过敏的看法,并且对目前如何防范过敏的对策进行研究讨论。
3 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收集法、问卷调查法
4 课题研究的成果
4.1 导致过敏的原因
导致过敏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内因是指在同一情况下,某些人会因为其异于常人的免疫系统,对某些正常的物质做出“无端攻击”的举动,也就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地点,某些人过敏,某些人不会过敏的情况。这种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一般具有遗传性。
外因则是指由于某些物质进入了人体,以致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造成过敏。这些物质一般被称为过敏原,导致各种食物过敏的共同机制是对摄入食物的免疫和临床耐受被打破,导致IgE介导的反应,或非IgE介导的疾病[2]。据报道,食物中蛋、牛奶、鱼类、甲壳类动物、花生、大豆、核果类食物及小麦这8类食物经常引起过敏反应,占总过敏案例的90%以上。除此以外还有吸入物过敏,例如患者吸入花粉、尘螨、动物毛等;接触物过敏也会存在,例如患者接触部分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以及接触昆虫毒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异种血清和物理因素等,其中严重青霉素过敏患者甚至对青霉素挥发的物质都会发生严重反应危及生命。
4.2 过敏诊断(以食物过敏为例)
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大多在摄入食物后的数10min至2h发生,易反复发作,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半数以上患者会呈现皮肤症状,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瘙痒症等;还有部分患者会因为饮食过敏而产生肠道反应,症状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故食物过敏一般进行传统检测方法进行确诊。传统检测方法一般为皮肤点刺实验、食物特异性IgE浓度测定、口服激发试验,其中皮肤点刺实验是食物过敏诊断的基本步骤[4]。
4.3 对过敏的认识
设计如下调查问卷,收集当地高校学生对过敏的看法。
关于过敏的一些问题性别:(男/女)有无过敏经历:(有/无)第一次过敏时的年龄:(5岁以下/5-10岁/10-15岁/15-20岁/20-25岁/25岁之后)过敏原因(食物/吸入性颗粒/药物/其他)是否有将过敏症状当做一般疾病的情况?(是/否)是否清楚自身的过敏原?(是/否)是否经常过敏?(是/否)是否去医院查过过敏原?(是/否)认为过敏是不是严重的疾病?(是/否)
收集问卷数据可得出结论如下:
问卷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13:1,有过敏经历的占39.6%,其中有约有71%的人是在10岁以下第一次发现过敏,食物是主要过敏原因,小部分人将过敏症状当做过一般病情,大部分人清楚自己的过敏原且注意避免接触,约三分之一的人去医院检查过自身过敏原,大多数人认为过敏是很严重的疾病。
4.4 过敏的防范
已知过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接触过敏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过敏原就是一个很好的预防过敏的方法,关于过敏原的确定可以在医院进行过敏原的检测,从而来确定自身的过敏原。
目前关于食品过敏,解决方法主要有酶解法脱除过敏原,即利用相应的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抗原分子,使过敏原抗原决定簇受到“破坏”,免疫原性丧失。例如利用蛋白酶催化乳蛋白具有抗原决定部位的片段水解后,可显著降低其抗原性,从而可以使牛乳脱敏。同样的,大豆过敏患者大部分是由于大豆中的Gly m Bd 30K 引起的,对此进行酶解脱敏即可,虾蟹类水产品和花生、小麦等食物也可用类似酶解法降低其抗原性[5]。
已知目前食物过敏年龄分布为婴儿时期最常见,在1岁左右达到高峰,3岁左右逐渐下降,4%左右的成人仍会发生食物过敏[4],且婴幼儿时期过敏患者难以准确说出病情,耽误治疗时机,故可对儿童进行饮食干预来防范过敏。饮食干预是指在婴幼儿时期提倡母乳喂养,不能过早加入辅食喂养,以4~6月龄为宜,建议使用低敏配方奶粉等[6]。
总体来说过敏并不可怕,弄清楚自身的过敏原就解决了过敏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建议在幼儿时期到权威医院检测自身过敏原,应对过敏问题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防范过敏,降低过敏对生命健康的危害。
5 总结体会和反思
由于本人知识的欠缺,对过敏的详细机制研究尚浅,且文中问卷调查数据略少,无法代表总体结果,结论仅为此次问卷所得。本文仅对过敏进行了浅显的了解,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参考文献
[1] 赖沙.200例儿童湿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38).
[2] Scott H. Sicherer,MD,and Hugh A. Sampson, MD.食物过敏: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手段综述及更新[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8(01).
[3] 黄海燕,张慧,陈亮,肖志刚.食品中过敏因素及其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4] 曹军皓,阎有功.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3).
[5] 毕井辉,汪何雅,钱和,孙秀兰,姚卫蓉.酶解法脱除食品过敏原[J],食品工业科技,2011(08).
[6] 陈妮妮,詹学.儿童食物过敏:饮食干预[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5).
(作者单位:安阳正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