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与民航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19-05-15 21:49:4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65 次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与民航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曾琪芸  

摘要:通过对当下民航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当下民航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校企合作、产校融合的思路,从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帮助企业培育更多优质的民用航空人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总体质量。

关键词:民航院校;毕业生现状;主要原因;校企合作;民航新人才

1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1949年建国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引进后,中国的民航业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市场化和渐进式改革使中国民航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航空总体规模,航线布局等不断完善。近来,我国航空运输总额排名不断上升,逐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发展对世界民用航空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是世界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经过数十年的规模建设,我国机场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机场密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条件也进一步得到改善。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共计1100亿元左右,新建、迁建了45个机场,对90多个机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或扩建。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但在机场布局方面,各省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例如新疆、西藏等西北、西南地区,机场密度只有华东地区的八分之一。虽然,我国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

1.2 航空运输量稳定增长、机队规模不断扩充

近年来,国内民航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296架,同比增长11.73%;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83.0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6%;完成旅客运输量55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3%。可见,航空运输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给客户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服务是航空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机队的扩充和人员的更新和素质提高能为客户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

2 民航院校就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 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第一,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与前几年相比,毕业人数涨了但相对应的岗位需求却没有较大提升,就业形式依旧严峻,民航类毕业生也不例外。从2016年我国民用航空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议可以看到,较几年前相比,民航业毕业生数量增长了将近三分之一。据南方网报道,2015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1.9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4.7万人,就业压力持续不减。

第二,就业质量整体不高,虽然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能力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实操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不够,不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相关报告指出,在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方面,民航业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仅为35.1%,仅有59.5%的毕业生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第三,毕业生在薪资待遇方面的预期理性化,期待薪资远远高于市场行情。在《2016海南省民用航空高校毕业生摸底调查白皮书》(专本版)中显示,2016届民用航空毕业生就业率与上一年度相比基本持平,为96.51%,毕业生工资待遇与上一年度相比没有较大的增长,平均工资为3280元。民航类工作岗位工资因工作年限,民航企业性质及所在岗位的不同,薪资待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刚毕业的民航专业学生,因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与成熟的民航职工有一定的差异,但在2018年全国民用航空高校毕业生薪资期待的调查中发现,一部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远高于实际水平,因此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2.2 造成民航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

从大量民航毕业生问卷调查及相关权威报告来看,民航职业类院校毕业生在相关民航企业择业就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职业能力略低于专业素养,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第二,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定位不太准确,对薪资和岗位的期待值高于自身能力,在岗位的选择上较为挑剔;第三,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绝大部分的民航职业类院校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在北、上、广及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导致出现供需不对等的现象。

3 校企合作、产校融合,培养民航新人才

3.1 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

作为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高等人才,大量调查数据显示民航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偏重于理论的教学,实际操作训练相对较少,因此出现专业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没有竞争力。

3.2 提高技能性课程的设置比例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职业道德,还应该注重技能性的培养,提高技能性课程的设置比例。首先,作为高等教育学府,专业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论应结合当前航空公司的实际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专业能力建设,为实际工作服务;其次,增强岗位实操技能课程的开设。要培养民航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得从学生阶段开始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岗位实操技能的培训,增强实操的熟练程度和在具体工作中方法和技巧的运用;第三,相关的实践设施、技术装备,要紧跟民航企业的发展步伐,让课程跟上行业的技术革新。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在经济新常态下,民用航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率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和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让更多的民航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其次,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并加强竞争意识,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三,还能更好的贴近我国民航强国建设,培养符合民航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树立民航高校为行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促进我国民航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长青.中国机场管理:困境与出路[J].中国民用航空,2004(09).

[2] 高国全.浅谈我国民航管制员队伍的压力和潜力[J].科技中国,2016(11).

[3] 李华伟.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2(07).

[4] 朱莉莉.民航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分析[J].学术交流,2015(01).

(作者单位: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