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探析文/陈英
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大多将北上广或者省会城市作为就业创业的优选之地,在四年的教育培养中从传统理论教学到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改革方面成效卓越。河南农村较城镇发展,除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均衡,贫富差异较大,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在农村也经历着落后,缺失和忽视。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文化建设是明显的短板,可是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历史文明厚重,源远流长,又为河南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补给,更需要文化精神的依托,仅靠乡村本地居民作为人才基础远远不够,引进高校艺术教育人才是必经之路。高校办学特色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在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任务,新要求下,应当首当其冲,做好榜样力量。因此,高校与乡村是息息相关,相互统一的关系,构建与实践“校村共育”是高校教育和乡村振兴新型合作模式。
1 文化振兴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石,更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作为有效推动力,乡村振兴更是将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再一次呈现给大众。对于河南乡村,地处中原地带而言,一味要求经济的进步,忽略乡村文化,会致使乡村只具备发达的外壳,以柔克刚的内驱力并没有形成,这样的乡村振兴仍不是真正的振兴。
一方面,河南乡村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化遗产均来自乡村,如淮阳泥泥狗,朱仙镇瓷板画,洛阳黑陶工艺等,振兴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够大力为本土实现创收,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振兴能够提高乡村民众的素质,启迪乡村民众创意创新。文化的振兴从侧面实现了河南本土村民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认同,能够笼络本土人才,吸引人才回归家乡,贡献家乡,而不是一味的外出打工,甚至有的村民戴有色眼镜对待河南本土的发展。只有文化振兴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从而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这才是河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打破短板,促进中原崛起的动力。
2 乡村振兴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1 乡村价值认同感的提升
对于乡村价值认同感的提升并非只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这应是号召党的方针政策,每一个高校大学生的自我要求。只有认同感的提升,才会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中以及在就业创业的选择上从内心考虑乡村发展。在校的高校大学生应当积极学习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中找到与自己所学相互联系,慢慢消化,将其转化到课程实践中。对高校教师而言,乡村振兴的诱导和引入尤为重要,将乡村文化振兴做为己任,认同乡村文化,灌输到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各个环节。
2.2 优秀乡村文化的挖掘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已然将优秀乡村文化慢慢腐蚀掉,这是极其消极的想法却又真实的现象。在校大学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仅从课本上学习传统文化,不能领略其精髓所在,更不能将其转化,振兴,创收。因此,乡村文化振兴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培养要求中加入进乡村,实地考察,充分挖掘并提取传承与转化,真正“走出去”极为重要。
2.3 向“乡村工匠”迈进
“乡村工匠”不只是一个概念和口号,也不只针对乡村本土人才。高校人才经过全面系统的学习,能够将碎片知识进行整合,提取可以再塑造的部分,这对乡村文化振兴由为重要。对高校大学生的要求,要摒弃纸上谈兵,真正静心于工匠精神,以时间做依托,以精力为支撑,抓住细节,实打实干,不放弃每一个乡村文化,不允许优秀传统文化继续衰败和没落。同时要求艺术设计大学生基于现代文化,现代发展,融合传统,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受现代人青睐的新传统文化,将其发扬,继承,并创新。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过程中从传统的真题真做等发展到以赛促学,校企合作,工作室建立等多方位的方式,这也为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文化振兴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以及人文精神,因此将实践教学改革走进乡村也是一个努力尝试与总结经验的过程,本文提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的若干项目,通过实施,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实践教学做个榜样,共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3.1 村容村貌文化墙建设
城镇与乡村从基础建设上比较,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文化墙的建设能够快速有效的为乡村提升美观度,此其一。其二,文化墙的设计与建设能够高频率为村民传播知识,传递美德美育等。纵观多个村落文化墙建设,题材较为陈旧,多数为抄袭,且千篇一律,而村民的欣赏和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平面设计实践中可根据本地乡村经济发展,人文地貌,信仰等多方位进行文化墙原创设计,用现代的色彩语言,线条语言阐述现代人感兴趣的画面,大胆创新,做到周边的乡村一村一特色,村村不重样。
3.2 文化活动建设与策划
随着积极响应乡村文化振兴,河南豫剧戏曲下乡的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其他文化也随之下乡为乡村振兴增彩。经过调研,农村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年轻人的较少,下乡活动的对象慢慢全部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但是,青少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因此,怎样吸引年轻人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门考究的学问。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视觉传达专业精于活动宣传,海报设计,活动策划等,将一场文化下乡活动从最初策划到展现作为一门课的实践课,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年轻人的思想也更能相互接受。从传统的节目安排中跳出来,加入现代活动的元素,使其更为完整,受众更多。
3.3 乡村旅游文化产品输出
回归大自然,追随原始生态环境是目前旅游的热点,也为乡村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河南自然村落较多,原始生态文明重要挖掘。艺术设计专业的文化创意产品实践教学可以将时间地点定于某个旅游开发村落,通过实地考察,分析购买人群,为其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品,并将纪念品的输出作为实践的一个环节。由此,不仅宣传河南乡村文化,更能实现经济创收,每学期一个课程一个主题,不同的学生会挖掘出不同的创意点和灵感,为文化的振兴提供了丰富性,让河南乡村文化走出乡村,走出河南,走向全国,甚至高端特色旅游纪念品可以走出世界。
3.4 乡村传统工艺工作室建立
河南传统工艺较多,除了前文提到的淮阳泥泥狗,朱仙镇版画,洛阳黑陶,还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继承与发扬光大。艺术设计专业学院可以与乡村结合,设立乡村传统工艺工作室,作为实践与学习场所,模拟设计工作室的经营经验,实现工艺的传承与创收。而“校村共育”与校企合作和传统的设计工作室又存在显著的差异,这需要根据乡村地理位置,人文条件,建立特色的传统工艺工作室,将课程所学通过工作室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与传统工艺巧妙结合。高校大学生并非一味钻研传统工艺,这是工作室成立与运营的基础,高层次的要求在于将工艺宣扬,将工艺创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成就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快速发展强有劲的动力,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己任,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因此,在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高校教育,人才输出,特别是针对文化建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实践课程中由传统课程到校企合作再到校村合作全面进行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着重激发学生乡村价值认知感,挖掘河南本土文化元素,在宣扬优秀农村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专业特长为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创收,做最美的乡村工匠,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