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与教学改革研究
文/井蓓蕾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现当代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针对高校毕业生所提出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在这样一种极为严峻的发展情况之下,我国许多高校在整个课程教育模式上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变革。为了能够更加适应于现当代社会的发展,为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特点的专业人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构建与教学改革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有效的促进艺术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课;构成与教学
1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多种因素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国现当代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当中,是整个课程发展、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当中的重点内容。现如今,在许多公共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公共课程在现代教学的定位、发展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化,而且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在一定的发展程度之上,这些现状的表现情况对学生全面发展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现当代公共艺术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
1.2 现当代的改革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伴随着课程教学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教育部在针对课程教学改革也下达了一些相应的文件,例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推进不同高校进一步突破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组织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改革活动,共同对后期的改革途径以及方向进行探讨。但是,在一些新建的高校当中,并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可以运用,但是却依旧开设了这些公共艺术课程,同时,由于学校的建校时间相对较晚,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与此同时,在学校当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课程教学体系当中,一些新建的院校,并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等等,由此,在后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硬件设施上都需要进一步改进,进而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1.3 缺乏完善的监督与评价体系
在一些新的院校当中,公共艺术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性的、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导致公共艺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评价上都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在专业的器材以及教师等硬件教学设施上,许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堂在教育教学上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师资结构也不够合理、不够规范,因此,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校艺术专业课程的开设,并且限制后期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策略
2.1 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可以说是一项选修的课程体系。在高校当中,所社里的有关公共艺术课程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公共资源极为优越。由此,在高校当中,有效的规划和设置公共艺术课程的同时,可以通过与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公共艺术作品进行结合,进而对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然后依据专业化的课程教育者的知道,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实践过程当中,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公共艺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例如: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构建一种全新的公共艺术保险内容。与此同时,教育教学者在高校当中对公共艺术课程进行设置和教学的时候,需要依据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宗旨上,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由此,高校在进一步拓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大学生能够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接受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科学学习习惯,充分运用课程之外的一些有效的资源,激发学生公共艺术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除此之外,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高校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开设一些与公共艺术相关的选修课,进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依据现有的公共艺术资源,凸显教学的特色
公共艺术在现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流动性的艺术表现载体,来自于生活,而且在这过程当中,公共艺术包括创作者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多种内涵。由此,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在发展过程当中塑造自身良好的性格与心灵,高校可以通过公共艺术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创作者自身的新生。在不断的变化以及快速发展的生活过程当中,以一种流行性元素的转变和创作塑造创组着的性格,进而达到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目的。例如:依据现有的一些课程教学资源,在高校当中开设具有特殊性和专业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选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需要依据高校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条件,对选修课程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并且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地方传统色彩的课程体系,为后期公共艺术课程专业的特色发展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2.3 运用多媒体课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伴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许多院校当中都已经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运用和普及,学生在后期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当中,已经很难在离开计算机网络,由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的感知力以及表现能力。高校需要通过学校所构建的网络平台,将一些公共的艺术课程文化活动信息传到网络之上,进而像更多的学生传播,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参考相应的信息。例如:转变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名称、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相关考核方式等等,方便学生进一步进行选择和查询。与此同时,在公共艺术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手段参与教育,例如:音频、幻灯片以及远程课程教学等等,为学生构建出更加生动而且真实的艺术氛围,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生动真实的感受艺术的氛围,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当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素养的表现能力以及后期的感受。
2.4 增强信息的传递,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许多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多媒体技术、现代科学手段的影响。在进行课程教育教学的时候,有效的运用这样一些手段,能够增强对相关信息的传递,避免学生由于课程教学场地和教育教学条件的影响进而产生厌学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高校在构建教育教学听课制度,在不定期的时候可以检查课程教学者在后期的教育教学状况,并且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发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评教这一特殊平台,让学生针对教育教学者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后期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教育教学考核制度,采用课堂、考试以及实践结合的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艺术审美观,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方法,转变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提高学生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当中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力度,提升学生在公共艺术课程上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为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03).
[2] 冯同砚.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服务效率思考[J].教书育人,2018(27).
[3] 姬静.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9(02).
[4] 朱晓静,戴文雄.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及课程体系初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5] 胡亮,周筱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08(01).
[6] 张军.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中校本课程的开发[J]. 陕西教育(高教),2015(02).
[7] 张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规范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7).
[8] 赵云.通识教育理念观中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3(22).
[9] 任凌.浅议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5(11).
[10] 秦雪峰,任艳梅.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 北方音乐,2015(09).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