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从“用行舍藏”到“知其不可而为之”
发布时间:2019-08-26 23:01:31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419 次

从“用行舍藏”到“知其不可而为之”

——细品《论语选读·待贾而沽》

文/任瑞  

摘要: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抱负,内容博大精深。通过细读《〈论语〉选读》中《待贾而沽》篇,

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用行舍藏的从政策略,说明他救国救民的方式是灵活的;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则说明了他坚定的政治原则,这正是更重要的一面,可谓孔子的一张精神名片,他的人格底色。

关键词:待贾而沽;用行舍藏;知而不可而为之;君子品格;政治原则

王安石有首《浪淘沙令》,写得颇有意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

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那么孔子把自己比作美玉,凭借的资本是什么?卖点是什么?孔子自己已作了回答:“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认为自己既有治国之才华,又具治国之德行。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作德:上善若水,怀瑾握瑜。孔子在等待买主来赏识他的才华与德行。这个“买主”是谁呢?英明的君主。英明的君主才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和德行的机会。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只有明君与贤臣,才能惺惺相惜,一起谋事;反之,若是遇上昏君乱世,便韬光养晦,独善其身。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孔子在等待,等待一个英明的君主,等待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

孔子还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为官的基点。也就是说,官员能力有大小之别,但必须守住一条道德底线,那就是为国为民着想。仁是孔子思想的结穴点,是核心。仁者,爱人也。

孔子要与英明的君主合作,他在等待英明的君主。类似的话,课文中还有: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清朝大画家郑板桥也曾

经说过“难得糊涂”这样的妙语隽言。

由此可见,孔子对宁武子的行为是什么态度呢?是赞成,是敬佩。因为儒家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用行舍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尔》)

现在,我们知道了孔子为什么要“待贾而沽”了。他就是要等待英明的君主,他要等待一个英明的君主慧眼相识,赏识他这块浑金璞玉。而我们又非常有意思地发现,孔子面对弟子的选择问句,不按常规出牌,既不选“韫”,也不选“求”,而是用了这个耐人寻味的“待”字。

孔子不是老庄,道家认为天下不可能有好的政治、国家。孔子也不是法家,虽然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体现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但跟法家的摩顶放踵、锐意进取的处世态度相比还是保守的。

所以孔子既不赞同道家的消极退隐的“藏”,也不是效仿法家的主动进取的“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上的智慧。他知道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于是先展示自己美玉般的才华与德行,然后灼灼其华,等待明君的赏识,以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用行舍藏体现了儒家为官处世上的中庸之道。先前提及的伊尹、吕尚,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慧眼相识,哪怕终身默默无闻也没关系,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更不用说去求官、买官、跑官。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说,一个官员,德行好了,有余力,要去学文,否则会出现瓶颈效应,学问不佳,会影响你的吏治;而一个读书人,学问好了,有余力,要当官,以推行仁政,施展自己的抱负,践行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官,更不可以“跑官”。现今有些官员,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裙带关系,削尘脑袋往前钻,千方百计向上爬。这种官本位、厚黑学、攀龙术为何不可取?因为这些跑官者纯是为了一已之私欲。

撇开这一层面,而是出于仁义公心,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现代社会,人才辈出,各行各业的人才比比皆是,拥有一技之长者数不胜数,倘若你还“待贾而沽”,株守伯乐的出现,恐怕会再演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剧 。

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学绝道丧。而当今社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不断发展,有道则见,应抓住治世时机,经世致用。当然,“毛遂自荐”时应实事求是,将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也要出于纯正的动机。

学而优则仕,只有当有学问,有见识、有德行的人代表人民施行国家权利时,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更有希望。时代步伐向前推进,圣人亦非句句珠玑,重读古人之语,我们应有取有舍,有所扬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可从中受益。

孔子为官处世的重要原则是用行舍藏,体现了儒者保守的从政智慧。其实孔子内心是一个非常热心于仕途的人。从中都宰到大司寇,从堕三都受挫,到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经历了14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生涯。他一生都在谒见诸侯,希望见用于诸侯,从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甚至穷途未路、累累若丧家之犬时,仍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一种先进文化的自信!仁义公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哪怕于已不利,亦置之度外矣。铁肩可担道义,妙手善著文章。所以孔子自信满满,甚至放言:“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说明他从政的强烈自信。

   孔子热心仕途还跟他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关。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体现了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的人生追求!

有所得,必先有所失,有所取舍去就。孔子要显名于后世,那么今世便是他的炼狱。他当然懂得用行舍藏的为官处世原则,然而越来越凋敝的人心世风逼得他主动出击,向前一步,完成了从智者到仁者的转变。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各股势力继续吞食周礼,孔子奔波劳顿,如夹缝中的小草,渺小却又坚忍!

这种坚忍源于他出污泥而不染的坚定的人格操守(不曰坚乎……),包括他积极入世的政治抱负,(“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还包括他所秉持的是非原则——仁义之道,泾渭分明,清浊可判。因此,他对陪臣执国命、越礼篡权的阳货就根本不抱有幻想,不愿为个人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

颜渊这样评价他所敬重的老师: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诚然,天下不容只证明天下人见识浅陋,天下不容,于孔子无损,反倒显示出孔子高山景行般的品格!

有德友如此,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孔子,先生亦可无憾矣。而且孔子知道,未来的世界会肯定他的。

周国平也在《直面苦难》中说道: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些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参考文献

[1] 周良华.周老师教《论语》[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1.

[2] 周国平.人生哲思语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五乡中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