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寻欢作乐》中二元对立的解构与颠覆
发布时间:2019-11-07 23:25:37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43 次

《寻欢作乐》中二元对立的解构与颠覆


文/杜沁伟

摘要:毛姆一直被认为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出色的作家之一,然而与此同时,他的写作风格与对语言文字应用也饱受争议,许多人把毛姆看作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二流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等等,其中毛姆本人最为喜爱的作品当属《寻欢作乐》。《寻欢作乐》发表于1930年,在这部作品中毛姆试图掀起笼罩在英国现代文坛的光环,讽刺当时社会中反映出的人性的虚伪。

关键词:《寻欢作乐》;毛姆;二元对立;解构主义

《寻欢作乐》以第一人称阿申登为视角,讲述了作家爱德华·德利菲尔德的一生,爱德华大器晚成,直到自己中年时期才成为一个逐渐被人认可的作家。他有过两任妻子,分别是罗西和艾米。罗西是毛姆在本书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一个女性角色,毛姆本人也对她颇为喜爱。她区别于同时代的一般女性形象,她的绝大多数言行超前而果敢,难以被社会所认同。在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女性的思想和行为收到严格的限制,她们不被允许参与到社会的公共事务与政治活动中。在这个男权主导的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地位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姆借《寻欢作乐》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与人性的观点,他借阿申登的视角,追忆阿申登作为朋友与德利菲尔德夫妇早年的交往,描写了不同人物形象与他们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自己关于道德以及文学的新观点。

1 德里达与解构主义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先驱者,在《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与游戏》中,德里达认为,对任何事物,包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结构、符号,一共有两种解释。一个试图解译原来的秩序,另一个则是"新人文主义的灵感",远离讨论范畴民族主义。因此,尽管人们信服一种原则,即一种主导权或对西方文化和历史中一切事物的固定解释,但德里达反对它。他试图贬低原有的秩序和破坏二元对立,如男人与女人,善与恶。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方法,以消除被定义为标志或标志中心主义的支配权。从意识形态上讲,人们相信一种等级制度,换句话说,在二元对立中,被压迫者与中央或特权之一。根据德里达的理论,人们应该重新审视对于一组相对概念与一些基本等级的关系,在混乱的世界中这些都应该被重建。这也就是说,边缘主题也会影响到中心主题,它们有时相互影响。之在这个基础之上,新的思想和秩序才会被建立。而善与恶则是《寻欢作乐》中一对鲜明的对立,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解构,打破主导力量对非主导力量的支配,毛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释。

2 人性的真善美

罗西在小说中的形象是非常鲜明而特别的,她慵懒而不拘小节,与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家庭天使”形象截然不同。

“她的懒惰是出了名的,她的家里从来没有整洁过;进了她家你不愿意坐,因为椅子上都是灰尘,你也不敢往她家的犄角旮旯里看。说到她本人,也是如此。她穿裙子从来没有穿正过,她里面的衬裙总是从裙子的一边拖下来两英寸长。”

对于她而言,人的行为不应该按照严格的标签而加以分类,她不拘泥于作为妻子的固有准则,不依附于自己的丈夫,相反地,她忠于自我意识与独立。因此,她选择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感情,尽管她离开丈夫的行为为众人所唾弃。按照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女性做出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是应该被唾骂的,然而,毛姆将罗西的这种行为视作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审美需求。罗西的勇敢使得她能够去做任何她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顾外部环境对她的影响与控制。“当她喜欢某个人的时候,跟他一起睡觉,在他看是在自然不过的事。她从不会再去考虑别的什么。这不是道德败坏,不是生性淫荡,这是她的天性”。毛姆试图表达出这样一种观点:人们不应将现存的一切观点或制度视为理所当然,尽管罗西在小说中从未被任何一个人物所接受,但她被毛姆借用阿申登的话形容为“她是个非常单纯的女人。她的天性是健康和坦诚的。她愿意让大家快乐。她愿意去付出爱”。毛姆为罗西正名,相比于那些道貌岸然、充斥着各种伪装的人,罗西毫不在意财富与名利,她与自己所爱之人乔治·肯普私奔,即使他已经破产到身无分文而他们在一起居无定所。

与罗西相比,爱德华的第二任妻子艾米,看似是一位非常得体的女性和妻子,却在自己的丈夫死后想要通过为他出版一部传记而获得财富与名声。毛姆通过这种充满讽刺意味的对比,讥讽了社会中的虚伪,赞扬了罗西的真诚与直率,同时揭露了现存的道德秩序其实是不合理的。罗西看似丑恶而不耻,然而她的本性却符合人性美的内在要求,展现出了一种和谐性与超越性。通过描绘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并推翻对现有道德的认知,毛姆旨在说明: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身体与内在情感保持真实,才能与真正的人性真善美达成和谐与一致。

3 文学创作的真善美

爱德华的文学生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他与第一任妻子罗西在一起的时光,毫无疑问罗西率真的性格与行事方式对爱德华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毛姆借用书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阿申登的视角,来讲述罗西这一人物形象是如何作用于爱德华的。爱德华早期的作品真挚而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这得益于他对自己的家乡黑马厩镇的爱与热情。在罗西的陪伴下,爱德华在黑马厩镇度过了自己最为自由与快乐的日子。然而,在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和第二任妻子艾米移居伦敦之后,他的文学创造似乎陷入困境,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爱德华也终于成为了一名为人所认可的文学家,然而他却饱受商品化与功利主义的困扰,对于生活与艺术的热情枯竭,使得他难以创作出一部令自己满意的、成功的作品。即使爱德华的朋友罗伊对罗西颇为不满,他也不得不承认“德利菲尔德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跟她在一起生活写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毛姆试图指出,文学创作需要真实,艺术创作的本质即为一种真善美的状态。正如康德所认为的,艺术的自由既不应是机械的,也不应唯利是图,而应该像纯自然的一种产品,如鲜花和绿树般那样自然无羁。他在小说中构建了艾米与罗西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之间的鲜明对比,并通过爱德华两段不同创作时期来表现她们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尽管罗西的形象在众人看来难等大雅之堂,甚至她的许多行为是令人不齿的,她不贞不洁,违背伦理与道德,然而她的所作所为所表现出的对于生活与他人的真诚和热爱却是难以否认的,她努力的将爱与欢乐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个人。而这一点在当时与人们所信奉的观念背道而驰,人们认为追求艺术必须要摒弃一切异端思想与行为,却恰恰忽略了艺术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当爱德华开始将自己的创作服务于市场需求时,也就意味着他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江河日下。

罗西这一人物形象在20世纪是非常具有启蒙色彩的,从她身上所表现出的特质是复杂而超前的。一方面,毛姆想表达的是,所谓善恶之间并没有固定的界限,正如罗西的人格魅力正符合善的本质。也就是说,当时的道德标准其实是落后而偏颇的,因此人们应该在这一问题上重新审视;另一方面,20世纪英国文坛的氛围是极具功利主义色彩的,许多作家偏离了文学创作的初衷,而没有对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保持真诚。所以毛姆想要通过这部作品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于如何正确的评价道德与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旧的标准应当被推翻而新的规则应当被建立,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何为善与何为恶,人们应该按照对于善恶的全新理解来行事。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我们都要忠于自己也忠于他人,这一点对文学创作非常重要,对人生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法]德里达,著.文学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美]乔纳森·卡勒,著.陆扬,译.论解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英]威廉·毛姆·萨默塞特,著.王晋华,译.寻欢作乐[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