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角下高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文/武晓颖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各行各业当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已成为现当代最为基础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当中更是如此,特别是会计专业,在互联网发展之下产生了很大的变革。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会计课程教学在互联网视角下的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基于互联网视角下高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为后期进一步提升会计课程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1 互联网时代特点与会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1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时代主要是通过运用计算机为核心,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计算机的普及和演变,对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信息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发展地位。在信息量的储存、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运用信息的程度等等,都以超强的速度发展和提升。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人类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都提出了更为全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也就是说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到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新的模式。
1.2 高校会计课程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许多企业也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来对企业当中的财务会计予以处理,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来说,许多高校在针对会计课程教学的时候却忽略了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进相接轨,这样一种发展状态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当中很难与新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后还是以传统的专业方式进行工作,很难与时代发展相接轨。近些年来,有许多院校也开始针对高校的会计课程改革进行转变,不断更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模式,为培养与时代相接轨的实用性人才相适应。会计课程作为高校财务课程体系当中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进一步针对会计课程体系予以改革势在必行。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才也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对整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这位高校进一步提升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切实进行课程改革与完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2 高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会计课程的设置注重理论而缺少实用性
在高校的会计课程设计当中,注重理论的灌输往往会对整个会计课程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高校课程教学当中,许多院校针对专业教学的时候都会压缩自身的课时量,进而促使学生难以更加扎实的对专业知识理论进行学习和掌握。除此之外,过渡注重对理论的讲解和学习,使得后期的实践课程教学时长更加短缺,进而导致专业技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难以有效的得到锻炼,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在后期进入学校和工作岗位的时候,难以适应岗位的需求。除此之外,加之在高校会计课程教学当中所运用的教材在理论性表现上较为深奥,很难让学生通过自学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内容过于陈旧,与时代脱轨,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后期毕业之后,难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2 在会计课程培养目标之上与企业的需求不符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进行比较,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会计专业在针对课程教学上主要是侧重于对专业的实践与操作,但是,就目前来看,有许多的高校在针对会计课程教学的时候大多都是偏重于对理论知识进行授课,很少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就目前而言,在高校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当中,许多教育教学者都是现向学生去对会计课程知识进行讲解,然而,在通过运用文字的形式对一些经济业务的操作进行叙述,进而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操作。由于在课程教学当中,许多都是运用文字来让学生感受知识所进行的操作,这样一种特殊的讲解方式,很难带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进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虽然在许多高校当中,也设置了一些针对会计进行模拟的实验室,但是利用率却并不是那样的高,而且所安排的实训课程也非常的少,即便是有是选课,也都是以传统的手工帐进行训练,很少能够让学生去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学校安排的实训时间非常短,大多都是一个月时间,学生在如此短的一段时间里要对一个企业在某一时间段里的所有账务进行操作,这样让学生无法用心去学习记录,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2.3 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育者缺乏对互联网使用的教学思维
对于高校的课程教育教学者而言,在授课的时候大多采用的传统的课程教育方式,以粉笔、黑板、教材作为课程教学手段,这样一种传统的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很难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尽管有一些学生在课程教学上会运用信息化手段、PPT课程进行授课,但是也仅仅只是运用一种最为简单的方式对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授课,依旧没用运用互联网这样一种新技术的手段对会计课程予以授课,这一弊端更加导致了互联网技术难以在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得到实施。从目前高校会计课程专业的发展来看,也只是有一部分的青年教师会去接受这样一种更为全新的课程授课技术进行教学,大部分的老教师还是会采用一些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运用,会对信息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存在着一种排斥的心理,教育教学者这样一种在课程教学当中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授课方式,难以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一种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策略
3.1 课程教学当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运用计算机手段,进一步强调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当中与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满族现实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在针对会计课程教学的时候,高校课程教学者应当不断去探讨更为全新的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例如:在针对会计教材当中不同专业讲解的时候,可以在每讲完一个章节之后,就让学生针对本章节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课程实训操作和训练,进而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适应以后的企业岗位需求。
3.2 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全新的课程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当中,很少与企业针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相联系,而此时就需要转变这一课程教学目标,将企业当中针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进行有效的分析。伴随着现当代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员以及后期的经济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未来的经济活动也都提出了相应的决策,并对此进行分析和控制。这时候就需要更有效的顺应现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当中不断加深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调研,进而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而以更快的速度对教育教学方案进行设定,促进构建更为全新的课程培养目标。
3.3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联网课程教学思维
在会计专业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引导教育教学者形成良好的互联网课程教学思维。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通过相应的讲座、培训的方式,促使教育教学者转变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更快的掌握一些关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课程教学手段。运用翻转课程教学、慕课教学方式、微课程方式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对会计课程专业知识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并且能够通过微课程这样一种特殊的录制方式,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辅助性学习,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喜欢听课、愿意听课,才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明晖.“互联网+”时代下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6)
[2] 程瑶. “互联网+”时代会计本科教育教学变革思考[J].财会通讯. 2019(01)
[3] 苑泽明,李田,孙钰鹏.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基于供需错配的分析视角[J].会计研究,2018(08).
[4] 缪启军.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实践[J].财会月刊, 2017(33).
[5] 周达勇,耿烨,徐颖,徐捍军.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发展:理论、实践与人才培养——第八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7(09)
[6] 刘国城,董必荣. “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困境与变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01).
[7] 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04).
作者简介:武晓颖(1980—),女,辽宁省铁岭市人,焦作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