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陶冶
文/覃维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下,我国小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当下的发展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亟需改变,本文主要从以人文本的角度出发,通过人文陶冶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希望能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以人文本;小学语文教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理解能力之后还能够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在当下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不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和成长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人文陶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管轻育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汇总,本人发现很多教师都是以“管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因为不遵守班级秩序、上课开小差、顶撞教师等,在出现问题以后,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学校或者班级的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惩罚,但是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不会让学生吸取教训,反而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1]。
1.2 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管理模式
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有管理学生学习的压力,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得不对学生严加管教。学生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光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还要管理其日常表现、班级秩序等。学校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要求比较严格,教师更多的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虽然这样的管理方法对于维持班级秩序有着比较高的效率,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多样化的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很难以“共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3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
因为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时间较晚,因此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学生出现了问题以后教师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而是从教师、从学校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温暖,甚至很多学生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任由教师责骂、惩罚也不再改变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很重要,纵使传统教学模式在之前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化的今天,各高中学生也要改进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2 小学语文人文陶冶的有效措施
2.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乐趣,必然不会自主学习。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用简单的小游戏、比赛或者多媒体教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仍有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从教学模式出发,为学生创造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
2.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向,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教学中只是将固定的原理、答案教给学生,没有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出现挫败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去问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为什么是这样?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这样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也就提高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圆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圆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学生在给出教材中没有的答案时,不要急于否定,要与学生一起探索这种想法的原理及正确性。
2.4 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受到心智和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比较内向,在课堂上不敢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2.5 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上全面进行发展,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一般教育性较强,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习主人公的各种优良品质,并且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种道德品质的慢慢渗透和潜移默化,能够让学生综合的提升和发展,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进行人文陶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日后学生和生活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我相信在各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吗,一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国家培养具有优秀学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守峰.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探讨[J].华夏教师,2019(06).
[2] 简云江.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J].语文课内外,2018(32).
[3] 邹海红.人文陶冶如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J].读与写,2018(36).
[4] 付旭东.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J].文教资料,2018(17).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