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文/牛永峰
摘要:20世纪见证了传播媒介的巨大变革,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网络文艺获得蓬勃发展。在为文化领域带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厘清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意识,建设良性健康的网络文艺生态,引导它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关键词:网络文艺 文化自觉 文化担当
20世纪见证了传播媒介的巨大变革,电子媒介兴起并在很短时间席卷全球。手机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根据2018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为84.87分钟。人们的闲暇时间,被频繁地翻阅手机填满。多样性、快餐式、娱乐化的网络文化填充着人们业余的时间,也塑造着人们的休闲方式、精神世界甚至是思维模式。网络文艺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然而这种新兴的文艺形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1)网络文艺作品的质量有待提高。虽然网络文艺的作品每年都产量惊人,但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网络文艺的创作、发表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拉低了整体网络文艺创作队伍的素养。创作态度不够严谨,缺乏传统精英文人在创作时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创作者容易被经济利益牵着鼻子走、被大众的喜好牵着鼻子走,在创作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缺乏反思、批判意识,导致作品高度重复、缺乏深度。更有些作品在思想导向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尤其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带来很大的伤害。
(2)网络文艺过度娱乐化,将文化变成“娱乐至死”的舞台。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结束后,人们更愿意选择轻松娱乐的形式来消遣放松。大众的需求,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网络文艺迎合了这一需求,为了追求点击率无所不用其极,一切创作都以日渐娱乐的方式出现,一切创作都渐渐成为娱乐的附庸。缺乏思想深度的文化,使得掌握这些信息变得简单,不需像阅读文字印刷媒体时那样,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很多甚至连小孩都能看懂。在文化的接受上,取消了孩童和成人的界限,这种“童年的消逝”预示着文化上的衰落。太多平面化的娱乐影像资料充斥我们的周围,驱使人们追逐娱乐,放弃思考,在感官享受的诱惑下,我们的思考能力日渐萎缩。
(3)网络文艺缺乏有力的监管体系。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着网络文艺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信息高速公路的介入、卫星技术和网络的结合,以及各种移动智能设备、五花八门的软件让网络文艺的生产和传播更加便利,这极大地激活了文艺创作的活力和生产力。然而井喷式产生的网络文艺作品,也为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作品可能存在着侵权、低俗化、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面对海量的作品、多样化的渠道、迅捷的传播速度,要做到有力监管,对各级管理部门的技术水平和财力人力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另外,有关网络文艺的立法滞后发展迅速的现实,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监管,还需要创新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网络文艺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类型,除了加强外在的监管引导,从内部转变才是促进网络文艺良性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网络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对自己的文化的有正确的自我体认,明白网络文艺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大众所起到的作用。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增强自身的文化担当意识,在良莠不齐的文化聒噪中坚定积极的文化取向,塑造向上的文化精神,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去鼓舞人、影响人、打动人,去积极支持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网络文艺的创作者需树立正确的的文化观念。网络文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一方面应该保持个性,促进网络文艺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去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艺作品。没有绝对自由的创作,所谓自由是在一定的规则下的自由,是有章法的自由。完全随心所欲的创作会导致作品格调不高、质量低下甚至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念,不唯利是图,不在市场大潮前迷失方向、不当市场的奴隶。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中国力量,让网络文艺能够充分发挥能量,在推进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中提供精神正能量。
其次,正确认识网络文艺,传统文化领域优秀作者还需放下身段接受新事物。传统文艺领域有着丰富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不少人对网络文艺不够重视,或者不习惯使用新媒介进行创作。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艺现在虽然是一个新事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网络文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符合时代发展规律,最能满足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的文艺形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后若干年这些作品中很可能产生经典,很多文艺创作者也很可能成为文艺名家。传统的文艺工作者要放下身段,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入到网络文艺的创作队伍中来,提高整体队伍的素质与水平。
最后,还需培育网络文艺批评队伍,打造良性互动的网络文艺生态。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是探究文艺创作规律,提高文化和审美内涵,引领文艺风尚的重要力量。好的文艺批评可以引导文艺创作多出精品、规避文艺创作中出现的问题,激发作者的艺术创造力。网络文艺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文学艺术和新兴媒体结合的产物,亟需探索内部发展规律,从理性的高度去把握。需要文艺理论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转换新的思路跟上文艺发展脉搏。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开展网络文艺理论研究,广泛进行网络文艺评论,打造良性互动的网络文艺舆论生态。
总之,网络文艺的蓬勃发展,为文化领域带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厘清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意识,建设良性健康的网络文艺生态,引导它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 章艳译.[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范静晔译.[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何道宽译.[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