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电商视域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选择研究
文/池佳伟,王莉红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倡城乡联合协作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农民工自身特征与返乡农民工创业之间的发展关系,来探究提升农民工返乡进行电子商务创业选择的对策建议。从新的视角提升农民电子商务发展机制,更好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实现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及城乡协调、联动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商;农民工;返乡创业
1 研究背景
在当前“精准扶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支持及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国家提倡城乡联合协作,着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背景相结合,农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成为必然。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结合互联网技术,使农村经济产业链重新布局,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式发展,为农村经济营造出新的经济与政策环境。自2000年,电子商务叩开中国农村市场的大门以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不均衡态势,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农村电商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福建等地;而近五年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农村农业大省,如辽宁、河南、山东等地。对于农村电商参与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电商平台等方面,而对农民这一农村电商重要参与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电商的研究内容更是凤毛麟角。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下,解决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而返乡农民工相较于传统农民具有更多的创业优势。河北省作为农业和农民大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一直是省内关注的重点。
2 返乡农民工电商创业选择
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农民工自身特征,对河北省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回流,具有电商创业选择优势。
2.1 农民工的不适应性激发返乡创业动机
相较于城市劳动力而言,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范围选择有限。首先,城市中本身就存在大量劳动力,城市劳动力与农民工劳动力之间形成激烈竞争;其次,城市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人才,而农民工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较低、具备工业技术发展所需知识与技术较少等情况,处于竞争劣势,因此农民工的可选工作种类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
2.2 农民工的成长性增强创业生存几率
农民工的第一生产角色为农民,因此该群体具有农业种植、生产优势。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农村生产经验相对丰富。长期的农村农业生产生活经历,使农民工具备了农作物种植技术,了解一定的农产品加工方向及产销渠道。
农民工的第二生产角色为工人,因此该群体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具有更大成长性。首先,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眼界更为开阔,对城市生活需求更有把握;其次,在城镇务工的经历使其掌握了更多职业技能与知识,提升了经济发展认知;最后,农民工务工期间,积累了部分初始资金,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基础。
因此,相较传统农民而言,农民工具备更大成长性,其成长边界更广,对其初创企业的存活更有利。
2.3 农民工的“有限理性”明确电商创业需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农民工的决策选择,更适合在“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与分析。
在“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前提下,农民工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自身知识储备等均相对有限,其选择创业、就业、进城、返乡是自主意愿的同时,也受到外界政策、同伴同乡经历的影响。
而今,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及部分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开展,使政府看到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经济这条新路径的同时,也给予了农民工实现个人财富发展路径的新选择。因此,农民工返乡电子商务创业决策的选择,更多的是建立在对政府利好政策、技术培训支持等引导措施基础之上的,即农民工的“有限理性”使其需要较为明确的政策与技术支撑,以解决其返乡进行电商创业的后顾之忧。
3 推进返乡农民工电商创业选择的建议
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农村经济实施了多台优惠利好政策,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地位与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统筹发展,以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实现农村经济的“本土化”管理与发展。
3.1 提高政策环境支持
在政策方面,政府加大政策支持。首先,加快落实信息与物流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农村信息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使宽带、网络、物流配送进入农村的家家户户,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及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连接与联通,加快农村物流网络的搭建与共享衔接;其次,利用政府政策规范农产品等级分级,加强产品质量规范、业务规范等标准体系建设,利用产品品质与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和地理性标志农产品销售;再次,吸引人才回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队伍,开展农村电子商务职业领域培训活动,实现传统农民的转型,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学习机会与技能培训,例如:进行农村返乡劳动力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等。
3.2 加强技术培训支持
在创业技能方面,对电子商务知识、现代农业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新型现代化农民,是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首先,要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水平、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技能水平。其次,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信息技术水平。最后,着重培养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风险应对能力等,初步具备企业家能力。
基金项目: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助课题(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农村电商视域下河北省返乡农民工回流影响因素研究”(编号:sky2019012)。
作者简介:池佳伟(1988-),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学秘书;王莉红(1975-),河北保定人,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副教授。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