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22:27:25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206 次

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

文/孙雪1,张琦2

摘 要:新时代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分别介绍中日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包括我国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典型示范,以及日本的历史文化教学、直接体验和挫折教育,借鉴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德育体系。

关键词: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人才竞争激烈,我国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应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本在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多可比性,其德育工作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我国有关个人品德修养与家国情怀的教育则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学》同样强调:“古之欲明明德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经过教育实践,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说服示范。1.1 课堂教学作为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课堂教学指高校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理论教学。由于政治制度的内在规定以及教育运行与管理体制的社会主义特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在独立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统一管理下,开展了各种卓有成效的实质性工作,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各高校在本科、研究生教育阶段分别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教师根据时代特色与教学大纲,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准确把握时代精神,能够从历史角度,辨证批判性地考虑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有关问题。1.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发展离不开理论指导,理论完善亦需实践检验,我国历来主张“知行合一”,从建国时期的“知青下乡”至现今的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各高校均将社会实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并规定相应学分与课时,作为校内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校外补充,要求并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于高校学生而言,社会实践使其在“象牙塔”外,以课堂理论指导校外实践,紧密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体验,在实践过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更好支撑自我发展、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和人民诉求,真正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作为我国的时代先锋阵地,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与社会紧密联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有效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社会脱节危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批批知识丰富、关心民情的新时代大学生。于社会而言,高校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模式注入新鲜血液和年轻力量,有力推动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3 学生组织作为我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优势之一,学生组织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校内课外活动形式。我国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班级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党团组织对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发挥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高校积极开展党团支部会议、党团活动等,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学生会和其他社团本着“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发展理念,现亦成为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学生组织,通过组织协调部门成员广泛开展涉及多领域的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共同形成学校良好风尚。此外,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班集体以班委、团委为主导,全班学生为主力,对高校学生进行最直接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良好班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1.4 典型示范对时代楷模和光荣事迹进行宣传,是我国高校进行国民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教育者通过介绍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时代楷模和光荣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使其由此产生情感共鸣,真正了解“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等精神实质,是我国高校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优秀典型指具备较强感染力和正面影响的人物和事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感动,如倾其一生于无垠苍穹的“天眼之父”南任东、生命最后10小时仍坚持电脑工作的林俊德等,真实传递给大学生,激励他们将高尚品德作为思想行动指南,最终内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2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在日本,大部分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政治素质,希望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日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经过长期探索,日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历史文化教学、直接体验和挫折教育。2.1 历史文化教学日本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高校作为优秀人才聚集地,自然将历史文化教学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由古至今,日本民族凭借其“借鉴学习性”,基本掌握从中国吸收并发展来的儒家伦理道德观,日本著名学者森岛通夫说:“忽视‘仁’和强调‘忠’应被认为是日本儒学所独有的特征。”高校重视“忠”和“仁”的文化输入,聘请优秀教师开设专门的历史课、道德课、文化课等,通过理论教学,教导大学生掌握本国的历史发展,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培养儒家思想、皇国神道和武士道精神,从而与历史产生“共情”,树立民族与国家意识,将自己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2.2 直接体验直接体验法指高校德育工作者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熟悉更多的社会角色和感人事迹,使其通过模仿、学习、体验、反思等途径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做有用的社会公民。实践发展离不开理论指导,理论完善亦需实践检验,日本同我国一样,主张“知行合一”,以社区服务为主要途径。日本的社区教育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运作,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法律体系,配以完善的社区教育行政机关和审议制度,从管理、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保证了社区教育的顺利进行,高校德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这一途径,使大学生积极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日本高校借助活动参观、劳动体验等途径,使学生在与实践环境的直接接触和体验中培养吃苦耐劳、服务奉献的优良品德,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有序。2.3 学生社团日本高校同样重视学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意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使学生在类似社会、接触社会环境中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其集体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高校学生社团中表现出较明显的等级性,这与日本的社会情况有一定的关联。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学生社团中,肯定服从或认真执行高年级同学要求的日本学生其比例高达71.2%,而中国学生在这一指标上的比例仅为39.3%,且这一差异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日本先后辈的观念很强,无论年龄大小,在一个社团中先加入的便是“先辈”,称呼先辈名字一定要加“さん”,与先辈对话需用叮咛语(指礼貌用语)。2.4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为培养学生的坚韧吃苦精神,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设置“不顺利”的真实任务,将学生置于困境并适当激发学生的斗志,最终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并收获成长经验的一种教育。当学生处于逆境、面对困难时,教育者会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借助身边所有可利用的全部资源,最终战胜挫折、走出逆境。日本高校德育工作者认为挫折教育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更在很大程度上磨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能够创造性地的激发潜能、解决问题,培养日本民族所尊崇的武士道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3 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启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才使得我们国家一步步走向并引领现代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教育者尤其是影响着高质量人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民族文化具有隐性特点确又在日常中无处不感受到其存在,如经典著作、民俗、谚语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刻为大学生营造具有文化底蕴的环境,包括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知识讲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增加文化底蕴,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培育大学生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温、良、恭、俭、让”的思想美德;在人生态度方面,教导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理念;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准则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彼此碰撞,在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的同时,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圣诞节、情人节的节日氛围不断升温,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受到部分青年人的漠视,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国外节日的流入说明我国文化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但这并不代表摒弃传统文化,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可,使其能够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继续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与日本相比,榜样示范法是我国高校特有的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大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实践环境中以此为学习榜样,凝聚起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营造了良好社会新风尚。在引用榜样时,应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感染性、时代性的人物案例,比如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革命先烈、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楷模、日常中的教师家长表率、高校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敬佩之情并立志向其学习,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此外,还应继续坚持发扬民主思想,鼓励低年级新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学生活动中积极展现风采,坚持人格地位平等,淡化等级色彩,加强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参考文献:[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顾明远,薛理银著.比较教育导论——教育和国家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 张天一.二战后日本社区教育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6] 李飞.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情况调查:中日比较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

[7] 齐研.当代中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比较[D].吉林建筑大学,2017.

[8] 李佳珂.中日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作者简介:孙雪(1996-),女,教育学硕士,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张琦(1994-),男,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兼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1.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2.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