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22:29:22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55 次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研究

文/刘秀苗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困境,提出了促进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轨道交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实践中,院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即便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良好,也很难做到深度融合。在轨道交通行业,受其自身特性的限制,产教融合的困境更加明显而难以消除。

1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困境

1.1 行业特性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客观限制

(1)行业的安全性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限制。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是轨道交通行业的第一要务,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非常担心学生顶岗引发安全问题。因此,除了对安全影响不大的岗位之外,轨道交通企业坚决不允许学生顶岗,学生不可能真正融入生产情景中,仅通过观看的收获非常肤浅,并不能在技能上有太多的提高。

(2)行业的繁忙性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限制。轨道交通是一个24小时运转的行业,职工实行轮班倒岗的作业制度,工作十分繁忙。职业院校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走进校园困难,只能利用休假的点滴时间,以讲座或研讨的形式,提供零散的或个别的指导,难以实现系统授课,更不可能按授课计划开展教学。

1.2 企业的利益诉求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观限制

企业的利益诉求主要是追求经济收益和资源获取,而职业院校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令人满意的价值,企业难以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受益而意兴阑珊。

(1)从经济收益方面考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直接利润很少,所谓的经济收益更体现在对投入的弥补。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投资责任应该由谁来担当,政府、院校、企业之间并不明确。

(2)从资源获取方面考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给企业带的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教育资源三种,人力资源主要指作为未来技术工人的学生,技术资源主要指教师掌握的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智力资源,教育资源主要指教师提供的培训服务。轨道交通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没有必要投入,在技术资源上获得很少,在教育资源上只能部分满足需求。这直接导致企业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2 促进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策略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度,而促进企业的参与不能仅仅依靠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应该深入研究企业的动力机制,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合理利益

2.1 政府应加大组织协调校企合作,健全保障机制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是社会责任,政府应转变职能,在自愿、平等互利的校企合作条件下做好校企双方的协调工作,可对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校企合作政策及资金激励,积极调动校企合作各方的积极性。

2.2 成立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

政府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指导者,深度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创设积极健康的产教融合平台。可以考虑由政府组建企业法人型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公司,以实训基地为资产,在法人治理的框架下,市场化运作职业培训。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公司可独立投资,也可与企业合资建设实训基地。企业法人型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应合理配置资源,真正实现校企之间、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获取一定收益。需要说明的是,章程应明确盈利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在集团的实际运行中,除了满足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外,还应充分保障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训练。

2.3 通过培训服务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

受到人力物力精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各企业的职工培训分散零碎,规模较小,不具有行业代表性,普遍存在培训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应该整合优化这些资源,按行业标准建设高规格的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担任专职实训教师,面向全国相关企业开展有偿培训服务,理论教学由职业院校承担,技能教学由实训基地承担。由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统一运作培训服务,既能提高企业职工的培训质量,还能避免重复建设培训资源的浪费,也能使集团成员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2.4 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建立校企互利互惠的人才培养机制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专业设置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与相关企业联系和沟通,积极参考企业的建议,校企双方共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架构,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率。

2.5 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企业利益保障机制

学校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向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为着力点,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一定要做到专业设置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种对接、校企合作贯穿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认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发明比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得到利益。

参考文献

[1] 和镇,李玉珠,魏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贺星岳.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明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赵金玲.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编号:JRS-2019-5036)。

(作者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