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年级四则运算能力的研究
文/肖敏
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小学数学教科书关于计算教学编排的主要观点是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在教学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离不开计算教学,它是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而四则运算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十分广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和技能。
关键字: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数学教学;计算教学
1 培养学生计算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计算教学
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教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达到算的准、算得快,同时在计算时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课堂教学不仅限于老师和教材上面的题型,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出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例如:在教学算式里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中,我改变的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有关算式里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相关题型,看教师是否能选上相关题型,学生在搜集题型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让我很出乎意料,他们能凭借对小括号的认识来判断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完成计算。这样,学生在亲历中切实感受和认识中括号的作用,体验俩重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加强学生计算过程的理解,是学生充分感知计算教学
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作业或者考试测验中,往往出现些错误,仔细分析这些错误是没有弄清楚算理而导致的,在教学四则运算中,借助复习,引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此基础,还可以说明: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有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的概念,就为学生更科学地总结概括四则运算的顺序创造了条件,也为以后学习第三级运算(乘方、开方)做了准备。如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中所讲: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那么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因此教学这一法则时,首先,要通过实例讲清算理,这是学生理解法则的关键。例如,下面各题计算均有错误:
135÷5×3 347-7+2
=135÷15 =347-9
=9 =336
25×(8-2) 6×9+6×9
=25×8-2 =54÷54
=200-2 =1
=198
由此看来,学生虽然知道要按照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没有理解算理,只死记硬背法则或者看错计算的符号,计算时仍有错误。所以在教学时,要结合实际问题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时说明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提高学生计算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运用合理和丰富的练习形式结合四则运算教学
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实现。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形式的单一化造成计算的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一定的能力是计算教学的应该重视的问题。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算法是否正确,抓住典型错误展开良好的审题习惯。如782-28+72这题,受“凑整”影响,较容易算成782-(28+72),那在做这种类似题型的练习中,我会通过计算实例讲清算理,让学生理解算理后再计算,这样就不会再出错了。
在每次数学课堂设定课堂练习,要求每节数学课前练习2-4道四则运算题目,安排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形式变换多种练。学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四则运算题目,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计算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方面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计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收集错题类型,对症下药
一般的说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具有相通性和典型性,有些错题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纠正和克服,有些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些错误在头脑里面已经生根。所以在我平时教学时注意收集学生在做四则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的讨论探究,让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对于那些算理错误的错题,则组织学生对比算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典型算法,让学生对算法进行讨论,体会简便运算背后蕴含的运算定律。主要典型的错误有:
运算顺序错误。如:235-60+30=235-90=145
运算性质错误。如:8×(125+20)=8×125+20=1020
算理不清楚错误。如:81-18=64
看错数字或者运算符号。如:4+68+100=208
对于这些错误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将各类错题记录下来,利用下课时间进行分析订正,学生还有其他的错题也及时整理和订正。
5 总结归纳结四则运算题型的方法
在教学中,从实际生活中归纳运算顺序,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混合顺序。注意指导,让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看清数和算式中的是否有括号,有哪些运算。二想:根据混合运算定律的运算定律。三算:按照运算定律中一步一步分解算,看清楚运算符号,跟着写下来。四查:让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每做完一步检查是否算正确,没算的部分是否抄正确了。在开展四则运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信息与数据特征,在数量关系正确的前提下,直接列出可以简便计算的算式,从而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如:学生在计算428-256-44这样的式子,直接用428-(256+44)进行简便计算,更可以直接列出一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巧算题时,引导学生对算法依据进行讨论,体会简便计算后蕴含的运算定律。
6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在教学是突出基础知识,特别是突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能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是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计算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混合运算和知识经验,同时概括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和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揭示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新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