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探讨
文/陈雨姣
摘要:受到历史文化、地形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留存许多具备较高趣味性的民间游戏,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系统性教育的起始阶段,将民间游戏融入到日常幼儿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得幼儿在参加游戏时能够学习到一定量的教学知识,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本文围绕着幼儿园教学活动,分析如何将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学;一日活动
引言: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在家庭环境中,参加游戏的主要参与者是幼儿及幼儿家长,家长过度宠爱幼儿,可能会使幼儿缺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幼儿园一日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节,使得幼儿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应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将民间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良好的游戏开展环境
我国民间游戏种类众多,民间游戏具备趣味性、简易性等特征,不同的民间游戏适合不同的场地,幼儿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如拓宽幼儿园活动场所、购买新型玩具、增添活动设备、提高游戏时间等方面,使得幼儿教师在向幼儿进行游戏教学时,拥有更多的选择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效率[2]。“画线”是许多民间游戏的基础,幼儿园可以购买环保型的染料,依据民间游戏内容,在幼儿园空旷的场所画出不同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直线”等图案,在进行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些彩色的线条开展“跳房子”、“木头人”等民间游戏。幼儿喜爱颜色鲜艳的事物,可以在幼儿园墙壁上绘画色彩鲜明的民间游戏图案,幼儿在幼儿园内走动时,能够随时看到民间游戏的图案,加深幼儿对民间游戏的认知,提高幼儿参加民间游戏的欲望,促进民间游戏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处在幼儿阶段的学生,其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使得幼儿忽略自身的身体机能是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游戏活动内容,在游戏结束之后,常出现幼儿肌肉劳损等现象,应在幼儿园游戏场所设置休息座椅,当幼儿感到疲惫时,可以稍微休息,等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下一个游戏环节。
2 深入研究民间游戏,合理制定游戏内容
尽管我国民间游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游戏都适合融入到幼儿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深入研究传统民间游戏,了解民间游戏的活动内容,结合对幼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各项基本情况的了解,从中筛选具备一定教育意义的民间游戏,并且采取多方可行有效措施,将其融入到实际幼儿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度[3]。一些传统民间游戏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以及时代背景,幼儿教师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探寻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民间游戏,在向幼儿进行游戏教学时,先向幼儿讲解民间游戏的由来以及参与方式,鼓励班级幼儿积极参加民间游戏,如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开展“老鹰抓小鸡”游戏活动,将班级幼儿划分成两组,从幼儿中挑选具备较强行动能力的幼儿,让其扮演老鹰、母鸡等角色。在正式开始“老鹰抓小鸡”游戏之前,幼儿教师提前清理活动场所的杂物,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以及安全注意事项,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幼儿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若是发现幼儿不遵循游戏规则时,教师及时暂停游戏,并向幼儿讲解“游戏公平”理念,使得幼儿明白遵循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了解到遵循规则的重要性,扮演母鸡角色的幼儿在保护其他幼儿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扮演老鹰角色的幼儿在抓捕其他幼儿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观察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扮演小鸡角色的幼儿在躲避老鹰抓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促进班级幼儿全面发展。
3 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在将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日常教学活动时,应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平衡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将游戏与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提高幼儿教学质量,不同的场所适合不同的民间游戏,幼儿教师应深入研究经典的民间游戏内容,剖析其适合的活动场所,依据对幼儿教学知识内容的了解,对民间游戏进行恰当的改编。“过家家”是最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民间游戏,其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幼儿教师可以针对“过家家”游戏活动形式,对其进行改编,依据教材中涉及的文章内容,设定恰当的“过家家”游戏主题,如设置“购买水果”主题,让班级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分别扮演购买者和售卖者,进行讨价还价,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扮演售卖者的幼儿会讲解水果的种类、特征、价格,扮演购买者的幼儿会计算水果的价格并与售卖者进行讨价还价,有利于提高幼儿计算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沟通,创建亲子类游戏活动
在幼儿成长阶段,其接触最多的便是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幼儿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幼儿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必须意识到幼儿家长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师加强自身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从而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如幼儿喜爱参与的民间传统游戏,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商讨教学方案,为班级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幼儿教师依据自身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结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合理设置亲子类游戏活动,如“踢毽子”小游戏,让幼儿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内容加入游戏活动内容中,如“加减法”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分组,每组3名家长和3名幼儿,幼儿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负责计算本组成功踢毽子的次数,加深“加减法”教学知识内容在幼儿脑海中的印象,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 结语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幼儿教师在向班级幼儿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民间游戏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自身对幼儿教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结合以往的幼儿教学经验,改编民间游戏活动内容,使之成为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的辅助工具,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娟.有效将传统民间游戏开展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J].长江丛刊,2017(06).
[2] 刘洁.民间乡土传统游戏巧妙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
[3] 滕鸿珊.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民间游戏的实施及指导策略的研究[J].丝路视野,2018(11).
(作者单位:榆林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