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研究
文/刘博文,朱洁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和运用。本文通过对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体系进行调研,分析朋辈心理辅导中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能力培育机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培育机制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发展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于学校专业辅导人员和专业教师缺乏,朋辈心理辅导员应运而生,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校心理健康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 年 7 月 4 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发挥大学生朋辈力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主互助。
2 大学生朋辈心理健康辅导的优势
朋辈心理辅导有别于专业的心理咨询,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或者向同辈求助者提供心理上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由于施助者的特殊身份,其在心理健康咨询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的优势:
2.1 有助于缓解专业咨询教师的压力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量较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与专业咨询教师匮乏的矛盾日益严峻。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咨询压力,同时弥补专业咨询受众不足的劣势,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面,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效率。
2.2 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时效性
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是被动式的,往往是出现问题之后才能够进行咨询和解决问题。朋辈心理辅导机制,一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和同学们朝夕相处,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更快的发现问题,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率。
2.3 有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格
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在帮助自己,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和同学交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己人格的健全。同时通过增加班级内部的沟通交流,也有助于班级内部的团结,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 大学生朋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朋辈心理健康工作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许多领域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健全的机制体制
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朋辈心理辅导员制度,如:心理委员、心理健康俱乐部等,然而其运行往往缺乏系统有效的机制,组织管理较为松散,功能停留在对于心理健康相关统计报送进行上传下达,面对寻求帮助的同学,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流程,没有真正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3.2 缺乏足够的知识体系
朋辈心理辅导员虽然具有心理辅导工作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其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自己主观的判断,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判断。
3.3 缺乏稳定的人员结构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流动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很难保证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相关工作上来,加上培养一名合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
4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能力培育机制的有效对策
4.1 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管理机制体制
高校应当将朋辈心理辅导员制度纳入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体制中,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制定日常宣传排查制度,规范化突发问题处理的标准流程,让高校朋辈心理健康辅导员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作用,激发工作热情,发挥朋辈辅导的真正力量。
4.2 建立健全日常培训学习制度
高校应当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设置系统的培训,举办心理咨询相关的培训班,讲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处理问题的实操技能。一方面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明确日上生活中一些情绪和事件的心理诱因,从而达到认识自我,实现心理自助;另一方面了解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具体表征和处理方法,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4.3 建立阶梯传承分层互助的心理辅导体系
心理健康俱乐部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探索,学生组织中“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稳定队伍架构,提高学生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分享不同年级容易出现的普遍问题和常用解决途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问题特点,利用同年级同学互助,感同身受,更能够产生心理辅导的共振,提供有效的建议。
4.4 探索新的心理健康开展途径
移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探索新的朋辈心理辅导途径,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青睐于网络信息获取的特点,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分享周边生动故事,自身感受经验,以大学生视角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圳阳,胡小清,陈鑫祥,刘胡昀.基于朋辈心理辅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探索[J].高教学刊,2019(09).
[2] 李欣,徐浩,李博,刘宏伟,孙磊,胡灵佳.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与效果探析[J].心理月刊,2018(07).
[3] 郑祖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8(11).
[4] 李萱汶,孙钰涵,曹颖.我国大学生朋辈辅导员体系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9(21).
[5] 宋月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4).
[6] 徐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思路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3).
[7] 郭巧,杨兵.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