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QQ:2370087988
浅谈壁画中的线条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
文 /李艳
摘要:传统壁画在创作中线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线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意识,可以说是把线条演绎的炉火纯青。壁画是传统名族文化中多姿多
彩的艺术遗产之一,起源很早,流传甚广,作为一种表现特别强的艺术形式,壁画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艺术利用价值,名家辈出,佳篇延绵。
线条在中国工笔画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对线条十分依赖,所
以在创作过程中对线尤为重视。从古至今中国画线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
艺术语言,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要去表现这一事物,在进行这一艺术语言
的表达时,笔者想既要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精神,同时也要注
入新时代的元素与感情,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壁画;艺术表现
1 壁画中线条的主要表现形式
线条作为壁画艺术语言的主要表达方面,是古代壁画发展到高峰的
典范,其线条的运用层次不同,连绵不断,富有很强的节奏感,表现出自
然界中各种不同质感的物象。壁画中线条以“铁线苗”“柳叶苗”为主要
描法。
铁线苗 :从字面意思来看,线条形状就像铁丝一样,有力道的线条,
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经常是稠叠下坠的感觉,如若刚从水中出来的样
子。
柳叶苗 :线条就像柳叶迎风飘起,因此得名。柳叶描的主要特点是,
衣纹飘动,很有动感,忌浮华轻薄。中锋用笔,起笔露锋出尖,行笔由轻
到重,再由重到轻,慢慢收笔出尖,做到虚起虚收。
2 传统壁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的作用
中国人物画作为东方绘画艺术中的代表之一,绘画艺术史是用“线”
来串联起来的一个历史,其精髓也是表现在“线”的造型之中。在朝元仙
杖图中形象和物象的很多细节的表现可谓是精彩绝伦,似乎是来自与自然
界的观察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表达。人物形象的表现中,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和绘画(壁画)中人物的对比,会发现很多不同性别年龄性格等人物形象,
几乎大都能在壁画中找到相应的形象感,且人物的五官表情变化和心理状
况也有神似的接近,老人满脸的皱纹,额头的褶皱,瘦骨嶙峋的颧骨和瘦
削的面庞。人物的毛发和胡须的质感表现与刻画。
在人物的服装上也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古代画家在处理这些衣纹线
条是十分主动的,为了表现画面的神仙佛道的神仙气息,故意将人物的衣
服飘带画的飘飘飞动,展现出人物身材的婀娜多姿,仙人道友则画的较为
肃穆,不同身份的人物表现所产生的衣纹线条的质感和气息皆有所不同,
金刚力士的服饰则是钢盔甲胄披神,十分威风,衣服的花纹图案也是极尽
所能的富贵华丽,所有的这些表达都是线条的不同质感表现的丰富展现。
人物衣纹线条的垂感和飘飘的感觉如出一辙,盔甲的装饰和甲胄鳞
片也是用短而密集地勾勒出,与衣纹长线条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对比关
系,同样器物的描绘则使用的是较为有力度的铁线描勾勒而出,表现出铁
器和铜器的不同质感和重量感。
3 个人对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条运用的理解
中国古代传统的壁画主要是以线造型的方法为主要特征,先成为工
笔人物画的重要历史积淀,对我们现在来说进行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研究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考证作用。
荆浩提出的“六要”,谢赫提出的“六法”,二者皆把“气韵”放在首位。
中国画讲究的是“以线造型”,现当代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笔法运用自如。
通过多种笔法表达画者自身的内在情感,在进行人物画的创作之中,为了
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美感,都会尝试很多的线描技法,最终找到一种适
合自己画面的表现手法。在他们所尝试的那些具有形式美感的中国画线条
技法中,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对画面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在中国人物画中,“十八描”是古代的画家专门针对刻画人物的衣纹
而创造出的各种不同的描法,这“十八描”分别是高古游丝描,钉头尾描,
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等十八
中描法组成的。虽然这些描法只是单纯的处理衣纹的线描技法,但是在具
体的绘画过程中,还是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及不同的客观物象,将不
同的描法进行搭配使用,更好的表现出画面的整体效果。
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的一种形式,主要的是以线造型,墨线勾勒和
色彩的渲染是工笔人物画最常见的绘画方式。对于一个工笔画家,线就好
比剑客手里的宝剑。勾线时必须要注意轻重虚实,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体画
面的前后关系,用普通的熟宣来作画,勾线的手法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
将个人主观的情感、思想融入对客观物象的感觉之中。这其中就和壁画中
的线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要去表现这一事物,在
进行这一艺术语言的表达时,笔者想既要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
精神,同时也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与感情,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工笔人物
画创作不断创新。
4 结语
线条永远都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没有线条就没有绘画。
中国传统壁画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只是从中一个方面来研究,来学习和
研究我国的壁画艺术。线条是画家创作的语言,支撑着整个画面,画家们
不仅通过线条的浓淡,干湿等变化描述着不同物象的特征,而且融入艺术
家自己的情感来表达绘画中所需的效果。线条自身本来就是一种古老而又
年轻的艺术语言,从古至今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讲究的是
“以线造型”,即画面中物象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线条,相信线条的力量会
在中国画中发挥着无穷的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提升,
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条发展也会越来越成熟。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我还要
不断加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
[1]金萍.瞿昙寺壁画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树良,张玉花.中国美术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5] 罗寒蕾.罗寒蕾工笔人物画微探[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
[6] 何家英.何家英工笔人物画[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7.
[7] 武晓梅.沁河流域古代壁画撷英[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8] 任泓.传统壁画元素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D].重庆:重庆大学艺术学
院,2016.
[9] 刘胜洋.论中国人物画的线[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10] 倪英英.论线条在中国人物画中的表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主编QQ:23700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