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疆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8 18:13:46        发布人:皮艳艳        浏览次数:160 次

主编QQ:2370087988    2980594196


文化长廊 Cultural Corridor

10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疆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文 / 皮艳艳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研究结合新疆、西藏籍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在多民族

文化环境中体现出的变化特征,以在赣新疆、西藏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与传承现状,分析其缺乏

认知与传承的原因,以期找出解决途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在赣疆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与传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华,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

新的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贯穿国

民教育始终”,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

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于教育的各领域。

近十几年来,江西高校招收了一定比例的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大

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在赣疆藏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有助于提高

其文化素养,使其尽快融入到多民族文化环境中,达到文化认同和民族融

合。

为此,笔者对在赣疆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与传

承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 5 个民族,其中藏族和维吾尔族所占比例最

多 ;学历层次有专科和本科,年级从大一到大四都有涉及,覆盖范围较广。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情况

1.1  认知度调查

本环节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设计题目,调查在赣疆藏籍大学生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程度。

1.1.1 在赣疆藏大学生宏观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经

调查,仅有 53% 的疆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了解,43% 的人

只了解皮毛,13% 的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模糊,1% 的人不了解。但

疆藏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程度比较高,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共

占 66%,大致了解的占 26%,只有极少数学生不太了解。

1.1.2 在赣疆藏大学生微观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经

调查,疆藏籍大学生对十大传统节日的了解,其中有五大传统节日的认知

度在 63%-92.5% 之间 ;对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家、道家)

的三大思想精神了解一些的占 69.5% ;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了解的,其中

“民族音乐曲艺”和“民族服饰”平均占 70% 左右,“书法国画”和“传

统和节日”平均占 50% 左右,而其他方面所占比率比较少。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赣疆藏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

度不高,且明显倾向于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对汉族优秀传统

文化认知度还欠缺。

1.2  认同度调查

本环节主要从两方面,对在赣疆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

度与情感进行调查。

1.2.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态度”。64% 的疆藏大学生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示认同,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以继承

发扬为主,对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传统节日、手工艺品、时装服饰、

传统文化热等都表示肯定 ;27.5% 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接受时要有所扬弃 ;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过时或不关心。87.5% 的疆藏

籍大学生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感到担忧,75% 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开

发和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资源。

1.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74.5% 的学生表

示很重要,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7.5% 的学生表

示没有作用,极少数认为可有可无。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疆藏大学生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疆藏籍大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自己也能主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表示感兴趣或喜爱。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和思潮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严重,一部分疆藏籍大学生受其影响,产生

了崇洋媚外的心理,总觉得外国的文化比中国的好,或者对本国文化漠不

关心。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1.3  传承度调查

本环节主要从三方面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在赣疆藏大学生的影

响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

1.3.1 “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此题为多选题。经调查得知,

各占 66.5% 的疆藏籍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还要多开展相关的活动,提高个人意识 ;38% 的学生期望于国家多出台

这方面的保护政策 ;26.5% 的学生认为要在专业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

课程 ;还有 36% 的学生从自身出发,要多接触、多宣传传统文化。可见,

大部分同学能认识到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不足,

并要求改进。

1.3.2 “是否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调查,问及“平

时是否主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时,62.5% 的疆藏大学生表示会,喜欢并

经常阅读 ;28% 的学生表示偶尔看看 ;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有兴趣会看

或从来不看。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而且有 31.5% 的学生会经常接受传统文化信息,80% 的学生表示会花更

多的时间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1.3.3 “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此题选择了一个非常具

有代表性的生活习俗,“将来结婚时,愿意举行本民族传统婚礼还是向往

穿婚纱举行西式婚礼”,只有 59.5% 的疆藏籍大学生愿意举行本民族传统

婚礼,15.5% 的学生希望穿婚纱举行西式婚礼,还有 20% 的学生希望中

西结合。由此表明,疆藏籍大学生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不够,还没

有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内心,并将其传承下去。

1.4  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调查

1.4.1 在赣疆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取途径。此题为多选

题。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疆藏籍大学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

主要来源于课堂,其次来源于影视书刊和网络,还有父母长辈和讲座。其

中来源课堂的占 66%,说明高校开始重视课堂讲授,但相关的讲座不够多,

只占 43%,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而学生自己也能在课外观看影视书刊或

者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传统文化知识,说明学生个人也比较重视学习传统文

化知识 ;同时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疆藏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获取,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四者缺一不可。

同时在问及“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使自己快速了解并学习优秀传统文

化”时,78% 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影视书籍大力宣传”;52% 的学生选择

了“开展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只有 34.5% 的学生选择“学校在教

科书上增加相关内容”;20% 的学生选择了“提高自身意识”。由此可见,

疆藏籍大学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期望学校加强教学力度,但已经不

满足于这种单一的形式,他们更希望通过更丰富、更形象、更广阔的方式

了解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

疆藏籍大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进行传统文

化教学。这个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1.4.2 在赣疆藏籍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态度。

经调查,发现有 43% 的疆藏籍大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

修课肯定会去,积极参与,弘扬传统文化 ;42% 的学生表示看情况,根Cultural Corridor 文化长廊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1

据教学要求和时下潮流而定 ;13.5% 的学生表示有点兴趣,看能否带来金

钱上或学习上等的利益而定 ;只有 1.5% 的学生表示没兴趣。在问及“对

学校现在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的看法”时,67.5% 的学生认为能了解更多

的传统文化,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3% 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生动,

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 ;其他的要么表示没听讲,要么为了应付学分,要么

表示下次不再选修该课程。

由此可见,疆藏籍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的兴

趣并不是很高,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功利性去选择。这说明,疆藏籍大学

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个人意识还不够强 ;同时也反映出一个

重要问题,教师上课是否精彩是吸引疆藏籍大学生选修该课程的一个重要

因素,传统文化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疆藏籍大学生的实际特点,

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赣疆藏籍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

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2.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较高,但认知度不高

比如,在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时,对四大名著都看过且

多次读过的只有 19%,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的占 36%,看过一两部的占

37.5%,还有 7.5%没有看过。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比较清楚,

但对具体内涵却不知道 ;对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建筑、传统手工、

传统核心精神等了解得都不够多。可见,疆藏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知识

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高,传统文化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缺乏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

体行动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赣疆藏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示喜

爱或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总体来说掌握程

度不够高 ;且大部分学生高度认可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参与

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为 :对学校开

设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只有 43% 的学生表示积极参加 ;在图书馆借阅书籍

当中,应用型书籍占了一大半,娱乐影视文学书籍也有不少同学借阅,但

古代的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借阅得却相当少 ;在本校举行的传统文化知识

竞赛或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疆藏籍大学生参加的人数相当少,且能获奖的

人数寥寥无几。

3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在赣疆藏籍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究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

3.1  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原因

新疆、西藏籍大学生大部分是维吾尔族和藏族少数民族,他们汉语

基础较差,汉语理解能力较差 ;且性格内敛,尤其是藏族学生,不善表达 ;

加之地域教学的差异,他们在当地大部分学生接受的是母语教学,到江西

高校后接受的全部是汉语教学,一大部分学生学习进度难以跟上,导致学

习较困难。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底蕴丰厚,疆藏籍大学生理解

较困难,久而久之,虽然喜爱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却不能持之以

恒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去学习

的兴趣。

3.2  民族心理的独特性

由于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他们深深

热爱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主动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自己本民族

的传统文化。虽然他们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对汉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却不愿意深入学习,认为大致了解就行。

3.3  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种现代意识逐渐冲击着传统文化 :拜金主

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盲目崇外……一部分学生追求享乐、追求利益,

盲目追求国外的一些文化。如 :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看欧美大片、韩剧、印

度影片,但对中国的戏剧、古典名著却不屑一顾。一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

影响,认为传统文化属于文学修养,没有实用价值,只要学好本专业、学

好技术就行,因此,传统文化不需要深入学习,也无所谓传承。加之网络

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传统文化。经调查发现,疆藏籍大学生在

网络上选择比较多的是“休闲娱乐影视”之类,而选择“传统文化专题”

的却比较少,虽然影视剧中也会有一些传统文化因素,但毕竟是少数。

3.4  学校教育力度还不够

江西很多高校纷纷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增设

了传统文化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校教育力度还不够。比如,笔

者所在的南昌工学院,近两年不但开设了传统文化选修课,还专门对专升

本学生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每周 2 课时,共 32 课时。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课本章节内容也相当多,安排的课时完全不够,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粗略地教授,很多章节的内涵没办法全部讲完 ;

每次课程内容过多,导致上课不够精彩,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也难

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没有针对新疆、西藏籍学生分层次教学,他们的

文化基础使其对该课程内容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其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重新调整课程大纲计划,增设课程教学课时,

让传统文化真正地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在对在赣疆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

的过程中,笔者欣喜地看到大部分疆藏籍大学生能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但也让人比较担忧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主动接受并践行传统文

化。主要原因和学校、社会、个人都有关系。我们要从此次调查中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合理的应对策略,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研究重点,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 J].思

想教育研究,2015(04).

[2] 王亮.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3] 王霞,何欢.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J].中南民族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

基金项目 :本文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思想专政项目“在赣疆

藏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 :

SZZX1920)。

(作者单位 :南昌工学院)


主编QQ:2370087988    2980594196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