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浅谈史料实证素养在高考的考查与备考策略
发布时间:2020-08-08 19:27:38        发布人:马春珍        浏览次数:274 次

主编QQ:2370087988    2980594196


浅谈史料实证素养在高考的考查与备考策略

文/马春珍

1 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和能力要求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次制定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今天我们就专门探讨一下史料实证。

什么是史料?史料是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时所用的资料,历史史料按呈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按史料的价值分为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以2020年河北的高三的模拟题为例:

卢生说始皇曰:“……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甬道相连,……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暗问,莫服。当时是,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之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段就呈现形式来说属于文献史料,就价值来说则属于一手史料。第二段材料就属于二手史料。

2 近几年史料实证素养的高考题目类型

近几年,高考历史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很明显地呈现出来。下面我就考查题目加以分类分析。

2.1 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辨析的能力和判断史料价值的能力

如2020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的25题:

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此题考查史料价值的问题。创作来源于生活实际并高于生活实际,A项说法明显不对。单凭此类壁画就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也不可能做到,排除B。此类壁画的价值不一定完全来自学者的发掘,应该还有其他方式,排除D。文化遗存可与实物建筑相互印证,更说明艺术表现不是空穴来风,故最后确定答案为C。

2.2 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与推断能力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6题:

记述“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出处《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出处《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出处《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出处《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C )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此题属于典型的表格题。判断历史事实,要求学生提取每个史料中提供的信息,然后综合四个史料形成对事件的认识做出判断。不能只考虑个别材料,也就是说四则材料都符合的才选。B、D符合个别材料,A中错误在于皇帝,有的材料写的是秦王,说明当时还没当皇帝。

2.3 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论证能力

如2019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2)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3)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本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属于开放性试题。此题答题前需要准确把握作者观点,这段文字表达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历史的方法等问题的看法。其实考查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但答题的内容需要联系史实,进行论证,这又是史料实证的范畴。答题步骤:观点——即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观点(任一点或整体);评价——自己的态度,可以认同、补充,也可以反驳;分析——分析论证观点,做的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要升华理论,有家国情怀的高度。

3 关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备考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史料实证的题目在两类题型中都有涉及,这成为历史高考的一个方向,即高考对历史的考查不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更提高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为此,我认为在备考中可以从加强史料教学、扩展历史阅读、提高应试技巧等方面入手。

3.1 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多元化史料,增强史料教学意识

史料教学已成为历史课堂中的常见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不同立场的史料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史料的价值和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3.2 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历史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加强历史阅读,我有以下建议:一是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二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史料研习、阅读分享;三是选择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印发给学生,增强历史阅读的趣味性。

3.3 在教学中注重史料实证题目的训练,提高答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专门性训练,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提高学生应考能力。比如:文字型题目引导学生提取有效关键词、逐句概括,对比作答;数据、图片型题目引导学生留意数据的发展趋势、变化特征;史料论证题目引导学生史论结合、答题规范等等。

当然,对学生史料实证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高考,更是反映的时代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学生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实践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和提升能力上下足功夫,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主编QQ:2370087988    2980594196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