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及成因的思考
文/范国辉,张新明
摘要:德育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工作,助力于学生素质发展,实现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培养。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有效性的实施拓宽了高职院校德育的途径,进而增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也出现了困境,需要分析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剖析高职院校的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成因,推进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困境
当前,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契机。相比较传统的德育教育而言,网络教育弥补了传统德育缺失,不仅拓宽德育教育面,也丰富了德育教育实施活动以及内容,发挥德育教育良好成效,促进学生职业化以及专业化同发展趋势,进而彰显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实施价值。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当前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应明确知晓其问题形成因素,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质量。
1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认识到网络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整个阶段依旧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存在发展的困境,有待于在未来阶段不断完善。关键问题在以下方面有所表现:
1.1 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队伍素养不高。
首先,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德育教育缺乏思想的认识和理论准备,也没有通过互联网手段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了“无知多学问少”的不良现象,使得许多学生开始质疑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对于网络知识的学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也没有熟练的掌握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特点、功能和使用等相关的问题。最后,高职院校对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不充分。学校尚未认识到,只有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对于现代网络技术掌握的能力和使用频率、更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才能加强对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落实。
1.2 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方式陈旧。
虚拟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模式的融合与互补中,没有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模式。部分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完全移植了传统德育的方法,虚拟环境下网络德育建设是传统德育的原创性复制,缺乏网络德育形式的创新,忽视了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也使得网络德育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2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成因要素
2.1 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网络德育发展成效还存在滞后,一些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陈旧,针对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停留在表层,这不利于网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引领,使学生德育能力培养不足。高职院校在网络德育实施过程中力度较大,但由于部分的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陈旧,其未能够意识到网络教育实施的价值,在德育教育实施中还是以传统的德育教育实施为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性发展。例如:德育的传递还是以线下知识传递为主,网络的德育教育开展力度缺乏。
2.2 网络德育缺乏教育针对性
在网络德育教育过程中,一些德育教育内容过于知识性,缺乏生活性,与学生生活实践脱离,学生针对德育信息的获取以及认知力度不强。例如:德育教育缺乏生活化信息的融入,与学生实际发展脱离,不能够针对性的引领学生,使学生相关能力、素养培养不佳,这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同时,凸显网络德育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并未根据学生存在的网瘾以及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方案进行补救,这使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缺乏学生发展的引领性,进一步影响到对网络德育信息获取的积极性。
2.3 网络德育教育实践力度不足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的建设,需要推进网络德育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实践,以有效性的网络德育实践,引领学生向网络德育教育方向进程,实现学生学习理念、思维理念的变革,进而实现网络德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全面性推广。但针对当前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问题,凸显网络德育教育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网络德育教育引领性差,不能够以网络德育的实施,革新学生德育信息获取方式,使学生网络德育获取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网络德育的实施中,未能够将网络德育与课堂教学实践衔接,这影响到网络德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性实践。例如:网络德育的实践,缺乏在课堂教学中人机交互教学模式的实施,使网络与线下德育教育衔接不足,影响到网络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中的有效性实施。
3 结语
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发展的困境及成因研究,能够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实施的现状,根据现状问题,推进新的德育教育理念的融入,优化网络的德育教育体制,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重视网络的德育教育实施,明确网络德育教育实施的问题以及因素,获取有价值的网络德育教育转变路径,包含,转变德育教育观念、丰富网络德育内容、开展线上线下衔接的德育教育模式等实施模式,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婧媛,成星亮,薄晓明.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络德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1).
[2] 宋可,刘小三.以短视频为热潮的网络文化构建Z世代学生校园德育路径的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3] 汤娅,张鑫,唐萌娅,张草,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对创新创业的影响[J].中国新通信,2020(10).
基金项目:河北省沧州市2020年职业教育研究规划立项课题“虚拟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网络德育研究”(编号:CZZJ202005)。
作者简介:范国辉(1978—),男,河北泊头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张新明(1985-),女,河北盐山人,讲师,研究生,学前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泊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