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9:29:16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725 次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文/朱卓然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扬的重要形式,民间舞蹈形式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研究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及发展问题,提出在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使得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传统优秀文化及传统艺术表达形式,与此同时,观看演唱会、展览会等陶冶艺术情操等娱乐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却没有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如何利用现阶段资源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传承发展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民族民间舞蹈的含义及种类

1.1 民族民间舞蹈的含义

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色。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及思想感情。民族民间舞蹈起源于民间劳动、民间生活,具有十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及历史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舞蹈受当地文化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比如,西部地区的民族舞蹈多有豪迈特点、南方地区的舞蹈呈现温柔优雅的特点、少数民族的舞蹈也各具民族及习俗特点。但是由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地域、民族特色较浓,使得其无法大范围的推广与发展,进而导致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力有限。

1.2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

由于我国的土地辽阔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也各不相同,舞蹈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之一,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彩绸、手帕、扇子等作为表演道具,形式欢快,具有独特的生活气息。还有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西域乐舞舞蹈、青藏地区藏族舞蹈等等。除了以上几类,宫廷舞蹈、宗教舞蹈等也属于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范畴。由此可见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的特点。

2 影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因素

2.1 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稳定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民族民间舞蹈是情感抒发、追求美好生活的外在形式,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了解学习民间舞蹈的渠道增加,对舞蹈形式及相关舞蹈文化的了解也不断加深。而基于新媒体及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大众注意力,拓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途径。并且随着文化品牌营销、舞蹈工作室的发展,群众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舞蹈文化与人民群众间的关系密切性逐渐增强。

2.2 多元化与商业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及交通设备的不断完善,各族人民的互动及交流频率增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得到了交流与融合的机会,这为民族民间舞蹈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推进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舞蹈种类之间实现有机融合,各种民族舞蹈融合、民族舞蹈创新等舞台表演逐渐增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兴盛,也让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商业化趋势。比如,近年来十分火爆的文化旅游形式,通过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向游客宣传及普及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掘传统文化特色,来促进经济发展。

3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问题与发展规律

3.1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问题

目前来看,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方法还较为传统,主要靠相关组织及爱好民族舞蹈的人,通过网络或者舞台表演的方法,实现传播。但是这种传播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受众不广,稳定性不强,效果不佳。一旦出现组织解散等意外,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路径便会受到影响,舞蹈文化的传承也会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缺乏关注度、研究不完备、宣传机制不集中等问题,并且受网络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过于陈旧,没有传承价值。除此以外,由于缺少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十分困难[3]。

3.2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规律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主要有传承和创新两点,基于充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与演变,使其具有时代特点与特色。在传承工作中,主要依靠于自觉继承与家族继承等方式,虽然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传承的形式松散,没用形成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管理规律机制。从而导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受众不多,舞蹈形式及文化容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迷失。其次,随着时代审美及社会变化,某些舞蹈的动作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舞蹈由最初的祭祀、庆祝等功能发展成为休闲、娱乐等具有表演及欣赏价值的功能。舞蹈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表演形式也在不断演变,逐渐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体现依托。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出了三个特征:首先,原生态与艺术舞台结合。原生态舞蹈因其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原生态舞蹈凸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纯洁、善良、朴素等优良品质。通过将原生态舞蹈形式与现代艺术舞蹈形式结合,创造出符合舞台审美、具有生命力及表现力的舞蹈。能够提高原生态舞蹈文化的知名力度,使得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得到传承与传播。其次,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融入现实题材创作,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适从性增强,提高人们对相关舞蹈文化的认知[4]。而融入现实题材能够使得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具有现实文化内涵,时代价值,提高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除此以外,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代表了民族特色与特点,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外在彰显以及表达方式。所以应该固守民族民间文化的内外精神,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中,既可以寻找到民族特征的鲜明印记,又能感受到地域特色。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及思想感情。它犹如一剂灵魂之药,起到了治愈人心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主要依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源源不断的一代代的传承及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存的且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行各业的精英,是每个领域的人才勇敢前行的指路明灯,光耀大地,造福民间。所以通过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培养具有中国民族个性,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舞蹈人才,并且进一步创设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流派,才能够有效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核心精神。

4 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途径

4.1 落实做好舞蹈教育工作

基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机制急需完善,相关的文化及教育产业应该致力于落实做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及教育工作。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国家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落实做好舞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学科规划等工作,切实把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发扬,落实人才培育工作。让学生通过系统地课程学习,对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发掘民族民间文化的现代意义,体悟传统优秀文化之精髓,担当起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重任,切实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领悟优秀舞蹈作品的时代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情操。所以,舞蹈课堂教学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现代流行舞蹈由传统民族舞蹈的产生、变化及发展而应运而生。只有传承好民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才能够提升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质量。让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走进高校舞蹈课堂,能够充实并丰富高校舞蹈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舞蹈课堂,了解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类型,并

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准,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及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及艺术创造能力。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与高校舞蹈课程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深刻且密切的联系,只有落实做好舞蹈人才的培育工作,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有效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促进舞蹈形式实现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提高其社会渗透力及影响力。

4.2 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宣传

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宣传,并且充分利用网络各大宣传平台,发挥数字媒体的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此同时,借鉴推广先进经验与科学政策,切实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推广及宣传工作。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公益广告等方式,提高群众对舞蹈文化的了解,转变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态度。

通过充分利用公园、文化站、体育场以及公共宣传栏等场所,向大众普及及宣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成普及、宣传为主,共同做好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快构建资源一体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网站及论坛平台,提高舞蹈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受众范围。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的宣传效果提升,丰富舞蹈文化传播途径及传播渠道。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地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等文体活动,提升大众对舞蹈活动及其相关知识的关注度。相关政府应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做法,制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切实落实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保护及传承工作,以此鼓励群众亲身参与到民间舞蹈学习活动中去,最大程度地加深群众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实际体验感。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文化活动资源,还能够群众体悟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精神。让群众在亲身体验舞蹈乐趣的同时,更加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时代内涵,自觉在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6]。除此以外,激发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交流能力,加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交流及行业发展情况交流。增加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率,集合多方资源,通过定期地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研讨会、讲座、线上比赛、分享会等,让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者能够对各种形式的舞蹈文化保持持正确态度,以此引导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者欣赏不同地区及国家的舞蹈文化之美。帮助人们接纳、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差异与优劣之处。通过舞蹈文化交流活动,相关学习者能够充分了解与吸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充分地借鉴吸收各种流派的舞蹈表演技法的优势,融合我国具有内涵和特色的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5 结语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总结概括了其发展特点及趋势,通过分析目前舞蹈文化传承及发扬工作面临的困境,如缺少关注度、相关学术研究缺乏、缺少传播引导、缺少资金及政策的支持等,基于扩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效果前提下,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如紧抓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为导向舞蹈教学、提升自身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加强社会宣传等,切实做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及形式创新工作,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丰富其历史内涵,促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能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漓.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

[2] 平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8(22).

[3] 林燕妮.简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舞蹈理论,2018(12).

[4] 符洪健.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J].时代农机,2018(90).

[5] 姜艳.陈樨.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研究[J].体育大视野,2017(12).

[6] 万千.民间舞教学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评《中国舞蹈美学》[J].高教探索,2018(09).



作者简介:朱卓然(1995—),男,江苏人,本科,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作者单位: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