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孕
 
代孕
编辑部信息

社内人员:郑娜  吴亮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国际刊号:ISSN  1002-6215

国内刊号:CN  33-1032/I

编辑出版:山海经-教育前沿杂志社

网        址:www.shjbjb.com

在线投稿: shjzzs@vip.qq.com

Q Q:779624634(郑娜编辑)     

          280747782(吴亮编辑)

                  

杂志社电话:0571-28069909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促进民法学教学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12 11:13:34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次数:10 次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促进民法学教学内涵式发展

周宏璐

摘要: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都给高校民法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学好民法,掌握了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概念,才能学好并掌握其它法律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对于法学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实际还是学生的就业需要,民法学教学都应顺应法学教学改革大趋势,进行积极调整和改革,以高质量的教学提升其在法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价值,真正在专业教学中中做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关键词:民法教学;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为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养分,这种现实变化要求法学教育必然要向“新法学”的转型,实现法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民法学是法学专业必修课、基础课和主干课,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渐深入,对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新时代,要求法学教师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不断创新法学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我国民法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少系列化,实践性弱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民法学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少系列化。民法学知识体系间存在着严谨的内在联系。互联网+的出现,民法典的编纂,这些变化增加了教学难度,加上传统的课程设置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现状,使得民法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适应现实需要。课程设置的单一,不利于法律人才的培养。二是实践性课程比例低。法学实践教学虽已得到广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被提上日程,但受资金、师资的影响,实践教学有时浮于形式,各项实践考评机制也不健全。

(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课堂教学主导者的地位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势,能让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但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思维定式,很难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法学有其自身的内容和体系,过多的理论知识讲解由于缺少案例分析和实践,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上差。

(三)缺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民法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多元化的发展状况,民法学教学方法略显单一。不同于其它学科,民法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教师进行差异化操作。教师所使用的民法教学法必须能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提供基本的知识支撑,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四)缺乏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民法学是紧紧围绕我国通用的民法进行的,内容以反映社会大众通行意志和切身利益为重点。普通高校民法教学理念包含诸多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各种法律、法条进行引用,再深一层是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只是将民法理论作为一种工具,忽略了民法教学实用性的考量,缺少学以致用的理念,不利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二、民法学教学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民法学是法学本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只有清楚民法学学科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代迫切要求民法学课程进行改革,才能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这种内涵式发展是基于民法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所必须要做的改变。一是法学教育性质的转变要求法学教学必须内涵式发展。有关法学教学究竟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争论不断,但逐步达成法学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共识。法学教育整体上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更多的是职业教育。这种改变要求民法学教学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二是法学教学任务的转变要求法学教学必须内涵式发展。如何进行法学职业教育,应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角度出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等,既重视理论素养培育,又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和适用能力培养。

三、民法学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思路

深化民法学教育改革,法学教师要不断拓宽思路,多做有益探索,真正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落在实处,实现民法学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一)优化培养方向

可参考实际需求和学生发展意愿,尝试将民法学教学分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两部分,将民法学教育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两种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在民法学学习之初,教师以基础知识讲授为主,专业引导为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基础再选择专业方向,切忌将这两种教学模式割裂开来。对理论型学生重点在培养其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型学生偏向案例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民法学教学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法学教师参加司法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实践经验欠缺、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影响了民法教学课堂效果。目前的民法学教学不再只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视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既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性,提升学生的法律技能,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

(三)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

进入新时代,民法学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民法学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教师要随着时代发展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同时,立足民法理论前沿,做到教学、科研互相促进。要将民法学最新的立法动态、立法内容,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其知识面。此外,在考试方式上可以增加客观性试题和案例分析试题,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2.更新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手段,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要以民法条文、学理及案例中的问题为基点,引领学生增强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司法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司法程序,培养实践能力。例如,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开展法院旁听活动。提前确定旁听的案件,向学生介绍案情;旁听前向学生提出应关注的要点;学生对旁听的案件及过程作归纳总结,教师点评。再如,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教师结合教学进度选择合适案例,提前向学生公布。选择部分学生扮演案件中的不同角色,并对各自提出不同的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法庭审理。组织其他学生参加旁听,旁听者作出书面归纳,任课教师进行评阅。教师进行点评。

   进入新时代,民法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努力丰富民法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促进民法学教学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伟.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的探索[J].教育前沿,2021(10):13-16.

[2] 梁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实践育人关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124-125.

[3] 窦莉莉.法学多元化育人教学方法探索[J].学术研究,2020(04):103-10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法典时代《民法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编号:XJGY20230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3-2025 理论前沿-理论前沿编辑部-山海经杂志社 www.shjbjb.com    

代孕|北京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深圳代孕|武汉代孕|代孕|武汉代孕|代孕| 捐卵 |代孕网|武汉代孕|武汉代孕|捐卵| 武汉代孕|代孕|代孕|代孕网 |武汉代孕 | 广州代孕 |捐卵|上海代孕|代孕公司|武汉代孕|武汉代孕 | 捐卵|代孕中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