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岛屿争端的形成历史各异,既有单纯区内双边因素,也有区外因素的参与。在东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东亚岛屿地缘政治价值和海洋经济价值更大,争端岛屿更加引起相关国家的注意。从长远来看,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东亚岛屿争端最终会和平解决,但是,短期内东亚岛屿争端各国争夺岛屿的行动会更加积极,岛屿争端难以轻松解决,存在着紧张和缓和两种趋势。
一、引言
东亚地区岛屿争端涉及本地区众多国家和地区,争端范围从北面的日本海向南延伸至南中国海的东亚各个海域。岛屿争端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各有不同,但是由于近些年来东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这些争议岛屿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价值越来越大,争端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未来的走向越来越不明朗。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描述出发透视影响东亚岛屿争端解决的因素,分析不同岛屿争端中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所占的不同比例,进而预测东亚岛屿争端未来走向。
二、东亚岛屿争端的形成历史
北方四岛位于日本本岛北海道以北、俄罗斯千岛群岛以南,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历史上俄罗斯向东军事扩张,日本向北军事扩张,最后两个扩张的国家在北方四岛这个地方发生对抗,双方都毫不让步,在历史上由于军事实力变化,四岛在俄日两国之间反复易手。[1]争端双方军事实力状况是影响北方四岛日俄领属问题的关键因素。
延坪岛是黄海京畿湾中的一个群岛,位于朝鲜和韩国北方分界线附近,为西海五岛中最靠近朝鲜海岸的部分。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没有涉及朝韩两国海域的划分方法。在《停战协定》签订几个月之后,美韩单方面划定“北方限界线”作为美韩联军的海上控制线。朝鲜于1976年也自行划定了一条“南方警戒线”来主张其领海管辖权。因而形成了一个海上重叠争议区域,延坪岛就处于这一区域内,为此朝韩双方发生多次冲突。
独岛位于日本海西南部,独岛由东西两个小岛和周围几十个小礁组成。距独岛较近的郁陵岛在公元6世纪初成为韩国领土,韩国据此认为作为郁陵岛的附属岛屿,独岛自然也应该是韩国的领土。二战后日本大藏省对独岛实行管辖,1953年,日本在独岛上建立领土标志牌。1953年韩国武装渔船登上独岛,完全控制了该岛,日本对此提出数十次抗议。[2]
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其附近海域自古就是中国渔民活动的渔场。清政府北洋水师在海路图中明确标明有东海苏岩。1984年韩国济州大学和KBS电视台组成联合考察队到苏岩礁考察确认其存在,后将苏岩礁改名为“离於岛”。2000年在苏岩礁最高峰的南侧65米处打桩兴建一座“韩国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实质上苏岩礁争执只是涉及中韩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并不涉及中韩之间的领土争端。
钓鱼岛群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东距琉球列岛西南方约230海里,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海沟,其中以钓鱼岛最大。钓鱼岛群岛(简称钓鱼岛)是中日争端地区,日称尖阁列岛。钓鱼岛争端是中日之间的最敏感的问题和重大隐患,而钓鱼岛是日本染指东海大陆架丰富资源的唯一根据地和日美战略要地。钓鱼岛是中国历史相承的国土,最早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并且是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中国、亚洲、世界地图所采用和承认的。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进行海上扩张,窃占钓鱼岛,‘编入”日本版图。1951年,在中国政府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冲绳)交给美国托管成了今天钓鱼岛争端的伏笔。美日冲绳返还协定签署的次日,台湾当局即发表谈话,要求美国在冲绳返还问题上尊重中国关于钓鱼岛的立场。1971年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南海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中国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南海周边某些国家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海诸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菲律宾参议院2009年将南沙群岛部分岛嶕以及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入菲国领土。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2008年8月赴南沙群岛燕子岛,宣示主权。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2009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
白礁岛处于新加坡海峡的东入口处,离新加坡东部大约44公里,离马来西亚大约14. 3公里,面积大约8560平方米。白礁岛自16世纪起一直是柔佛苏丹王国(属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英国殖民者于1840年占领了白礁岛,从此,新加坡一直对该灯塔行使管理权。1965年新马分家时并未强调白礁岛主权的归属。但新加坡一直对白礁岛行使实际的控制权。马来西亚1965年和1975年官方出版的地图都标明白礁岛属于新加坡的领土,但1979年底,马来西亚新出版的地图第一次把白礁岛标为自己的领土,新加坡1980年初对马来西亚争夺白礁岛主权的行为提出了抗议。[3]新马两国为白礁岛这个弹丸之地展开长达29年的争夺。从1981年12月到1994年期间,新马两国一直谋求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白礁岛主权争端,但由于领土主权争端的复杂性,双方的努力归于失败。
西帕丹岛和利吉坦岛位于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共有的婆罗岛附近。1969年,印尼与马来西亚两国展开了勘定边界的工作,双方就这两个小岛的归属问题产生了分歧,印马两国决定从改善两国关系的立场出发,暂时搁置争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这两个小岛的争执又重新浮出水面。从1992年开始,两国就小岛归属问题展开了长达4年的谈判,但始终没有达成协议。期间,印尼方面出动空军和海军加强了在两岛周边海域的巡视,马来西亚也在附近海域举行了军事演习。
三、东亚岛屿争端的现状
由于上面所述的复杂历史原因,再加上东亚近些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实际,各国求和平、谋发展的局面,使得东亚岛屿争端呈现出不同的现实状态。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绝大部分遗产,在经济上一度出现困境的时候曾经回应了日本北方四岛的问题,为获得日本经济支持,提出归还部分岛屿。但是由于日本坚持北方四岛一并归还的立场,最终没有达成解决方案。在普京担任俄罗斯领导人以来,俄罗斯政局稳定,近些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稳定增长,经济上处于较好的状态,民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军事上逐步恢复,对日政策也不再提及归还争议岛屿问题,而是强调为俄罗斯领土,加强北方四岛上的军事装备建设,展开军事演习。日本则不断强调北方领土问题,军事上强调美日同盟,增强自身军事实力,扩充军备,开展夺岛演习。因此,目前俄日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互不相让,针锋相对。
中韩关系总体而言不断改善,处于和平稳定状态。由于苏岩礁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岛屿,只是一个水下暗礁,只是国际海洋法规定下的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为此,尽管韩国建了科研观察站,中国也没有承认其合法性。
朝韩延坪岛争端是因朝鲜半岛分界线引起的,是半岛不统一的结果。目前,朝鲜金正恩成为国家领导人,继承了朝鲜前几位领导人的对韩强硬政策,在延坪岛争端上强调军事打击。韩国致力于朝鲜半岛统一,希望改善对朝关系,但是在军事实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对于朝鲜针对延坪岛的军事动作,也不愿放弃武力回应。
钓鱼岛自古是中国领土,中日钓鱼岛争端是因日本侵略和美国对外政策而造成的。日本在强大经济实力支持下致力于对外扩张,美国在实力减弱的情况下希望借助日本遏制潜在对手,日本不愿意放弃美国违反国际法私相授受的钓鱼岛,在钓鱼岛争端中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持强硬态度。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对于领土主权倍加珍惜,不可能放弃应有主权,在钓鱼岛加强了巡逻措施。因此,中日两国的海警船和飞机都在相关区域巡检,出现对峙局面。
中沙群岛黄岩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为中国所有,为中国渔民所用,目前菲律宾强硬声称黄岩岛和南海岛屿主权;近年来越南对中国石油钻探活动频频干扰,非法占据了不少南沙岛礁,加强所占岛屿上的军备,大量窃取油气资源,中国都一直没有承认,加大了渔政、海警在该海域的管控力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三国在南沙所占岛屿相关区域开展石油钻探和开发活动,开展了相关强化占领的行动。中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争端岛屿海域进行了常规的渔政、海警巡视。
新马白礁岛争端由于国际法院判决目前大部分已解决, 1994年,双方同意提请国际法院裁决白礁岛的主权争端,国际法院2008年将白礁岛判给新加坡,白礁岛南部的中岩礁归马来西亚,而南岩礁主权则归有关海域的国家所有。尽管马来西亚柔佛州仍想竭尽所能将主权争取回来,但这明显违背两国政府呼吁国民接受国际法院裁决的精神,因而对新马双边关系没有大的影响。
印马岛屿争端被提交国际法院后,2002年国际法院作出裁决,判定西巴丹岛和利吉坦两岛的主权归属马来西亚。判决下达后,印尼与马来西亚两国均表示服从。尽管两国因为两岛附近领海油气资源开发导致关系一度紧张,但双方还是强调了和平解决分歧的立场。
四、争端解决的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向
影响东亚岛屿争端解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不同岛屿而言所占比重不尽相同。
在俄日北方四岛争端中,由于俄罗斯地广物丰,主要还是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通道方面因素考虑;日本在本身地狭物乏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谋求政治大国,军事上需要拓展战略纵深,因而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考虑。在朝韩延坪岛争端中,由于该岛本身不大,距离两国都较近,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价值不是很大,双方在政治方面的考量较多。在韩日独岛争端中,由于该岛附带的资源丰富,韩日双方从经济上考虑较多。在中韩苏岩礁争端中,主要是专属经济区重叠引发的问题,双方在经济方面的考量较多一些。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钓鱼岛关联海域较大,海洋资源丰富,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价值很高,对于中日双方而言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在南海岛屿争端中,由于南海争端岛屿涉及海域广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运通道;对于中国而言,争端岛屿本属中国所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不能忽视南海岛屿的重要价值;对于五国而言,主要是经济因素的比重大,但是菲律宾和越南也有借机增强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企图。在新马白礁岛争端中,由于该岛不大,对于马来西亚而言政治、经济和军事价值总体不大,对于新加坡这个面积较小的城市国家而言则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印马岛屿争端中,由于争议的两个小岛不大,对于有着上千个岛屿的印尼而言,政治、经济和军事价值总体不大,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具有是政治和经济价值方面的考量。
就东亚岛屿争端的未来走向而言,由于东亚目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各国都想发展本国经济,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影响下,争端各国都不要愿意破坏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也要看到,世界也是不安宁的,区外大国控制东亚地区主导权的企图还是存在的,并干预东亚岛屿争端的解决,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争端问题的解决进程。综合来看,东亚岛屿争端短期内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存在着缓和和紧张的两种趋势。
争端形势有缓和可能的是:中韩苏岩礁争端、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三国的南海岛屿争端、新马白礁岛争端、印马岛屿争端。这些争端岛屿的特点,一是面积比较小,二是经济和军事价值不大,三是政治影响不大。
争端形势有紧张可能的是:俄日北方四岛争端、朝韩延坪岛争端、韩日独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两国的南海岛屿争端。这些岛屿争端的背后都有域外大国的插手和干涉,其解决不是双边让步、合作共赢所能解决的,关系到争端背后大国之间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的角逐。
�,���� ��正当性的标准。实现法理的司法尊重与现实尊重,是当下中国行政法治实践的首要任务。当然,只要有情理适用的可能性,道德、人情这样的传统因素的作用就不应当被忽略,毕竟“合乎目的”也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文书,虽然在个案当事人上无法充分发挥情理的道德感化功效,但将因维护法理的程序价值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结语
法与情的历史融合,程序与实体正义的现实并立,都向我们彰显了法理的威严与情理的柔和可以也应当在同一份行政法律文书中同时存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好的政府,不仅仅应当是法治政府,也应当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政府”,同样地,一份好的行政法律文书也不应当是仅仅具有法理的文书,而应当是一种兼具法理与情理的诉讼表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于2014年10月29日公布,其中讲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这一论断也印证了本文的结论:在行政文书法理与情理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坚持程序价值、法理的主体作用,但不偏废情理的道德作用应当是我们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