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间固定、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落后等问题,制约了体育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从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以及提高体育教育水平的途径。
中学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情况下,适当的体育锻炼是课业压力的释放途径。体育教育提升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并且锻炼了其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开朗、不畏艰难的性格,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现今的中学体育教育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是支撑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其自身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地付诸实践,原因在于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结构存在漏洞!整体学历水平偏低。教师理论素养薄弱!教学以及科研经验缺失、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等问题。 因此,为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首要任务应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培养青少年多种兴趣。
中学大部分体育教育内容设置强调以竞技技能为中心,主要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
外锻炼,中学体育教育教学都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使得整个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更加的机械与死板,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很难得到挖掘与开拓。
(三)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滞后
大部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规范,风雨天不能使用;有些学校虽然有田径场,但却在田径场内设置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着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陈旧、破烂,特别是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四)体育课太少且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
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是初中每周3节,高中每周2节,很多时候还要给文化课让路,如此一来,体育课就成了摆设,特别是高中阶段,体育课被挤占殆尽,一些农村中学体育课几乎荒废。
二、改变目前中学体育现状的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投入,保证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更新体育教育理念,增强体育健康意识,依法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制定体育教育工作的考核标准,推动体育教学的正规化、正常化和制度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开展体育教育工作。
(二)更新教育者观念
更新教育者观念,这是做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的首要举措,中学体育教育者只有摒弃原先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深入贯彻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制定的素质教育策略,才可以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从而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体育教育素质改革的需求,唯有通过体育教学方式创新,才可以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首先,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由原来被动的进行体育锻炼,逐步的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训练当中。其次,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 近
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相当的普遍,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好的进行传达和表述,通过声音!光!影像等三位一体,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进行中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四)重视体育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目前来看,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设备还是在教学师资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如何改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师资质量,更成为摆在中学体育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学学校领导!教师应真正的重视体育教学,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关注。
(五)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安全管理,杜绝体育教育工作的伤亡事件
必须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进行体育教育工作,杜绝体罚等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树典型,立榜样,建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发现、培养体育尖子,给予体育优秀人才必要的奖励,以带动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六)应该建立体育教师的培养、深造、考核、奖励、淘汰机制,保证体育教师的量与质,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制度保证。
(七)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兴趣是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无兴趣或兴趣不高,他们就不会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青少年的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维系着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按照教育方针的指引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才是“强”的青少年,也只有强的青少年才能承载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因此,重视体育教育,让青少年茁壮成长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