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开放教育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公民道德的重要教育途径。在和谐社会视域下,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公民道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公民道德建设中,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关键。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素养。人文素质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人文素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 加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远程开放教育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社会化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开放,课堂教学多采用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解决在职人士的工学矛盾,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大部分学生多为分布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成人学生是构成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部分,因此,远程开放教育成为提高公民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远程开放教育的目标要求
据调查,为了提高科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取得更高层次文凭等是多数成人学生选择参加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主要目的,可以说,不少成人学生学习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比较明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想”、“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通过教育的育人功能来体现的。必须结合远程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加强成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文化情操、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文明修养,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文化气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最终目标,加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远程开放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二)现代教育观的要求
现代教育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人学生是构成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于教育对象大多为成人学生的远程开放教育,必须将“断崖式”的学校教育观念改变为终身学习观念,应将只关注掌握某种劳动技能的目光转向关注劳动者的综合能力,教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适应新事物。它特别强调要关注对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
为了适应成人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及成人学生学习的目的和特点,远程开放教育较多强调专业教育,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几乎没有设置太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内容,把学生局限在狭小的专业圈子里,给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缺陷,无法达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就远离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变单一性的专才教育为综合性的通才教育,适当的增加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使学生多一点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开放教育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校园文化的氛围和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深深影响着学生,于无形中陶冶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较短,较多时间学习生活在“没有围墙的大学”中,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中体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将使学生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有深刻的认同和归属,将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加深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校园情感。
(二)加大人文素质内容在教学课程体系的比重
人文素质教育进课堂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大人文素质内容在教学课程体系的比重,以恰当的教学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这是人文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多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技术使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扩大并形成了多维的学习空间,要结合时代特点加大开发和更新人文素质教育有关课程内容的力度,依靠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手段,加大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力度,达到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