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旅游社团提升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及启示
摘要:把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从2012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以社团为依托,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大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旅游社团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并通过把社团管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并通过社团传承创新,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此过程锻炼学生职业选择、创业等能力。
关键词:导游社团;就业能力;实践探析
2011年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旅游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指导思想是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中部领先、全国前十的旅游强省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旅游业的贡献度。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足够重视,但是,安徽省旅游的发展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中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都是影响安徽省旅游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与此同时,省内各高校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各专业学生社团也配合学校,积极发挥社团力量,切实帮助广大同学提升职业竞争力,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依托旅游社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理论。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高等职业教育任务,需要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各项目标及功能的教育场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概述。企业人才的选择将不仅仅只是凭借一纸文凭,而更多的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理论上,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具体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从专业学生社团的角度,研究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和影响,丰富和发展了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理论。
2、社团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课程改革和工学结合实习、顶岗实习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效果已得到明显体现,而学生社团组织这一学生主动参与的平台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的社团多为体育文娱类社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职业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少数高职院校开始建立一些专业型学生社团来弥补此不足,但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建设还多在探索和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因此有必要对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进而充分开发挖掘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的作用。
3、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很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宁愿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其他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对于专门进行过旅游专业学习的学生并未给予特别青睐或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造成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对于工作单位忠诚度较低,员工流失率很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整个旅游相关行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认同度低,学生在实践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与现实工作需求之间发生的严重脱节。
二、依托旅游社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
把社团管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并通过承办学院、系导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类比赛,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种依托社团,加强社团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社团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社团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现实需要。2013年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的“社团文化节”中,由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一届旅游文化节是这次文化节活动的新的亮点,通过旅游专业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强化科技创新,比如,在旅游文化节中,首届模拟导游大赛首推台上展才艺、考知识,台下实地导游露本事相结合的比赛模式,成为大学生旅游爱好者们争相参与的项目。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成为一个好导游的前提,而多才多艺则是好导游的第二法宝。导游大赛时参赛者各展身手,相声、舞蹈、山歌、书法、魔术等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高潮不断。给喜欢和爱好旅游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平台,锻炼自己的技能,了解旅游知识,切实体验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导游。另一方面,学院的旅游协会旨在团结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提高旅管专业的水平,众志成城把旅游协会办成学院一流协会,带领同学们更多地走进社会、参与实践锻炼。通过学院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旅游协会成员切实提升了专业水平,锻炼了学生职业选择、创业等能力。
此外,学院积极依托学生社团优势,创新性的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为了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旅游协会还通过邀请更多知名酒店的老总、旅行社人力资源经理等专家学者来校开设就导游和酒店专业讲座和沙龙,与那些有理想、有激情的学生进行交流研讨,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和素质储备。
三、依托旅游社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启示
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应材施教,而且班级授课较为严谨,缺乏相应的灵活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高校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通过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旅游社团开展实践活动效果的观察,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要积极依托旅游社团构建学生就业实践的平台。旅游社团作为专业型学生社团,有专业教师的定向指导,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活动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参观、考察的机会,为社团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提供接触社会,接触就业岗位的实践机会。也可以通过构建学生专业实践的平台,依托旅行社、酒店的先进管理理念、培训理念、服务理念为学生提供专业提升机会,为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们就业能力的提升,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也可以为旅行社、酒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生产、学习、提升的有利结合。
其次,依托旅游社团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平台。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激发工作激情尤为重要,旅游社团建立的初衷就是把具有旅游爱好、兴趣、理想的学生组织起来,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社团活动也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激情,深入的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创业的能力,为今后创业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最后,搭建旅游社团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桥梁的平台。社团指导教师要切实把旅游社团建设与社团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把社团建设的目标与旅游社团成员的职业生涯目标联系起来,把社团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旅游社团成员的职业发展的人本主义理念联系起来,把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旅游社团成员的职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旅游社团一方面要开展专业型社团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学院、系部要大力支持旅游社团发展,鼓励,甚至激励所有社团之间的良性互动、良性竞争,培育精品社团,真正把专业型社团打造成学生就业的品牌,构建“企业—学校—社团—成员”之间的桥梁,让社团成员走进来、出的去,打破学校的局限,无缝接触社会,理性规划职业生涯。
结语
总之,专业型学生社团之一的旅游社团虽然只是学校众多社团中的一个,但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旅游社团实践活动,通过承办学院、系导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类比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专业方面技能,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社会化的能力以及多元健康的个性等。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