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演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摘要:
角色演绎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将角色演绎发挥“富教于乐”的功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
角色、演绎、数学素养
一只由若干块长短不等的木板制成的沿口参差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如果用这个理论里的“木桶”比作我们的课堂效率,那么“长板”与“短板”就是我们班级里的几时名名有“长”有“短”的学生。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借鉴、巧用“木桶理论”,分清课堂里学生的“长板”和“短板”,数学课堂中巧用角色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教材中的角色——有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喜庆的童话角色、色彩缤纷的图案向来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是一大特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尝试将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改编,请小学生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学数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讲解“方位和排序”时,让学生扮演教材中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站成一排,表现所扮演动物的特征,学习动物的语气来指出自己的位置,再者请一位同学来当驯养师,指挥不同的动物按口令站在相应的位置上,加强对基数词和序数词(即“几”和“第几”)的理解。在讲解“平均分”时,创设花果山庆宴的情境,请同学扮演孙悟空给孩儿们发仙桃,在公平与不公平中,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讲解“克与千克”时,让学生来扮演天平秤,根据每条胳膊的倾斜角度来判断大小。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来扮演不同币值的人民币,说明特征,并指出和他相近的币值的转化,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将课堂变为教材中的小商店,而学生分组扮演售货员或者顾客,使用人民币买卖商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二、数学中的角色——有形
数学是数字化、符号化、科学化的语言,数学学科本身也有很多重要角色可以成为学生扮演的对象。比如,数学符号、几何图形、等等。将抽象化的符号和图象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加强了学生与数学本身的联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数字的认识”时,为了能让学生深刻地记忆数字的特征,除了编写数字儿歌外,还可以启发学生尝试用身体语言去模仿数字的形状,通过扮演不同的数字,加深对数字印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比一比”环节,学生需认识“>”和“<”,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角。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符号素材,编写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用儿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再两位请学生扮演“>”、“<”,利用手臂的伸展,形成对应的符号,其他同学则头戴数字卡片扮演数字,根据符号的变化来决定站在符号的哪一边,加深对“>”和“<”的理解。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两条手臂当成角的两边来展示不同角度的角,自由伸直或是弯曲其中的一条或两条胳膊让学生判断是否形成角,同时体会手臂的长短与对应角的大小的关系,促进数学思考。在“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带数字头饰扮演十以内的不同数字,并以“找朋友——凑十”的形式展开游戏,分组计算时间,适时奖励。如此既训练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又渗透了集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课堂中的角色——有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重要表现便是课堂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是观众、教师才是导演和主角,课堂氛围阴沉,没有生机。新课改实施以来,传统课堂遭遇挑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力和朝气。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儿童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学员转变为讲解员和评论员,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数学思考更加深入,数学理解更加清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要有机会,他们便会抢着展示自己以获得表扬和奖赏。角色演绎的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提供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抓住时机,尝试让学生来扮演“小老师”讲解知识点,教师适时点评,加以补充。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教师先给予学生自学辅导,然后鼓励学生上讲台当老师给大家讲解量角器的构成、度量角度时的注意点。尊重学生发表评论的自由和质疑的空间,指导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提问,扮演小小评论员。如“他的发言似乎有道理,但是我认为……”“过程太繁琐,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述吗?”“还有其他解法吗?”,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评论和总结,学会表达,善于倾听,大胆质疑,发散思维。
四、练习中的角色——有效
课堂练习能够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练习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验收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让小学生参与练习的设计,扮演小小设计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作业的完成率。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后,小组合作学生自己编写练习题,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再如学习“简单统计”时,充分利用现有素材,让学生设计练习题,学生可能提出“统计我们班男生女生的人数”“统计我们班同学爱吃的水果”等贴近生活的统计题,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这样的练习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角色演绎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角色演绎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角色演绎过程中和结束时应做适当的小结,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思考和深入学习。另外在角色演绎的形式上应该尽量多样化,设计更多适合角色演绎的场景,让角色演绎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思考性。真正将角色演绎发挥“富教于乐”的功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
恰当的将“角色”匹配好,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挖掘、激发每位学生的优势,努力把“短板”转化成“长板”,把课堂效率这只“木桶”的“容量”不断扩大,努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个学生对数学都有这样一份感觉——领悟数学是怎么回事儿,知道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知晓数学的严谨之美,对数学充满着热爱和敬畏,拥有这份情怀,他们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张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