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钱学森之问看教育中的“探究艺术”
论文摘要:
教师的眼光不能仅仅的看着分数这个结果上,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成长,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成长提空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和探究精神。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在生态中走进探究,在探究中感悟成长。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探究艺术、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的这句话给我们深刻的启发。教师的眼光不能仅仅的看着分数这个结果上,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成长,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成长提空空间,为学生的发展留空,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我们希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和探究精神,“中国问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学生?”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话题,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探索中找到答案。
打造灵动生态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或许这些课堂教学的追求每个从教这都会说出一二,但真正落实到具体操作中,也许受到“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桎梏,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收放自由,在分数的制约下,往往无法将自己心中理想的课堂付诸行动。所以现在的教育我们更应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在生态中走进探究,在探究中感悟成长。
一、在探究中走走进教师的课感
很多教师习惯了三尺讲台的讲授,学生也被动的听习惯了,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考虑我们的职业是有着很强的专业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有意识的进行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并且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学中要有人的意识,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重点的。我们倡导灵动的生态课堂,更主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教师首先要有探究的意识,有学习和阅读的行动,有反思的习惯。一个学生就是一颗火种,教师的目的不是将其燃尽,而是点燃火种,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着陆点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可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要注意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最终发展为学生的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形成动力,引人入胜。
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是教师对教学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更是教师自身一种身后的教学素养。在探究中让同学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知识一种教育实践奠基性的教育精神,在课堂教学自由的天空了,教师不要模式化的教会学生解决问题,而是留空给学生让学生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合作交流,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而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好心帮忙,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中平等的首席,教师只要带着解惑式的追问来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就够,要为孩子们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孩子们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
一个人能力如何重要的就在于看他是否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看头脑中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而这些的培养都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礼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我们希望通过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延伸和拓展,也使我们的教学渐入佳境。
课堂的探究中教师需要一定的教育智慧,把课堂不断推向深入,而在这个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影响和启发,开启思维之门,使得我们的课堂行云流水般顺畅,曲径通幽处见神奇,着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和魅力所在。
三、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探究是生态课堂的生命力,我们希望在探究中点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维,“巧点拨化难为易”,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在教育中所要传递的信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力有着不同的实践,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我学习的意识一旦被唤醒和激活,思维一定会处于一种积极而活跃的状态,而这个时候教师的适时点拨就会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让师生对话、生生合作交流变成一种教学常态,改变以往教师的一言堂。有的老师习惯于填鸭式的传授,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制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机智,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意识中感受思考的快乐,更体验学习的乐趣。希望课堂上的探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想呼吸一样自然的过程,教师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都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在合作探究中真正感悟自主学习和生态课堂的意义,并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寻找探究的奇迹,让学生从有效的合作探究走进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探究更是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教师要将问题融入到课程的具体情境中,吸引学生,引起感情的共鸣,进而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于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并且令人深思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并在课堂思考中找到兴趣点,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提升教学的内涵,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听众变成主角,从而激发孩子们身上的潜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尽己所能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中教师不禁要注意怎么教,更要引导学生怎么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学生学习的伙伴,让课堂有效而有意义。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关注学生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探究中实践和反思,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形高效和深刻,呈现更多的内涵的生机,让课堂教学的精彩向更深处漫溯,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品味,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激情,在探究中提升学生能力,教会学生思考,给学生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我们最朴素也是永远最求的教育梦想。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