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特点,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严抓招生、教学、学位论文质量;深化校企联合培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等提高培养质量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对策
国内在职工程硕士自1998年招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不但在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还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数量由1997年的14所增加到2010年的399所,以及2009年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工作的启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在职工程硕士的招生数量并持续提高其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基本特点
在职工程硕士都是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边工作、边学习,如何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的关系,对于在职工程硕士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职工程硕士具有年龄结构跨度大,专业背景不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这也给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生源背景差异大
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的最初几年,生源主要来自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考生来源趋于年轻化,尤其是2003年采用全国联考(GCT)的方式进行招生后,生源中获学位刚满3年,毕业工作不久的本科毕业生比例逐年递增。由此造成了在职工程硕士年龄结构的差异。在职工程硕士年龄结构差异大,一般来说从25-45岁不等。年龄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一是接受理解能力有差异,二是工程实践经验的差异。
年轻学生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较短,往往能很快恢复学习状态,投入学习,容易接受和理解授课内容,教学效果较好;而年龄偏大的学生,则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受工作和生活琐事影响,很难静心学习,对新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也较差,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另一方面,年轻学生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在实践中显得工程经验不足,这给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已经是工程师或单位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已主持或参与完成过本单位的一些科研项目。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完成学位论文研究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二)需求导向的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企业的生产发展规划和技术现状,培养企业所急需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课程设置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并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调整。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研究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使其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工程实践能力。
在职工程硕士课程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授课和平时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如果在异地开设教学点,则采取分段集中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双导师制
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规定了“对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由高等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与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高级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基本上都采用“双导师制”这一联合培养模式,以求通过这一模式为企业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二、提高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对策
(一)严抓招生质量
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确保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础,生源质量对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1998年招生以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领域多数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办学,由企业推荐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报考工程硕士。学校与中石化、中石油下属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003年采用全国联考(GCT)的方式进行招生后,对生源质量的控制是最重要的。要树立科学的招生理念,以高质量为目标,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影响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校的声誉、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和社会服务成果等都影响到考生对学校的选择。要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招生质量,科学合理的选拔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在职工程硕士选拔的因素有:笔试和面试内容的难易度、灵活度、面试技巧的把握等。面试应突出对考生工作经历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考察,突出对考生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的考核。国家和学校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寻求合理的选拔方式。
(二)严抓课程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是关键性的教学基本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于在职工程硕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学校选派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在校内或赴异地教学。
为提升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学院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完善课程教学的内容,并根据不同的班级做到因材施教。以化学工程领域新疆天业班为例,根据企业领导及专家提出的企业实际需求,学院在学位标准的规定学时及内容的范围内,为新疆天业班量身定制了“高等仪器分析”和“化工工艺学”两门课程,得到了企业及学员的赞同。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材。学院连续十多年开设“化工技术进展”讲座课程,结合企业背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先后安排了近四十名教师与校外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拓宽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保证在职工程硕士的出勤率,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任课教师严把课堂关,每节课考勤,因公不能上课的同学需要单位出具证明,缺勤超过3次者取消该课程的考试资格。
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需要进行试卷分析和上课情况总结,不断改革和完善,做到持续改进。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硕士的教学质量。
(三)严抓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创新性,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开题是论文成功的关键,选题应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应严格控制,导师要在选题、写作、论文审核等方面悉心指导,从课题内容、课题研究质量、研究与实践能力、学位论文的综合水平等方面,严格控制学位论文质量。
学校选择了一批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实践经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工程硕士导师组,从而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知识面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以新疆天业班为例,已经进行师生互选的40位同学中,31位学生选定的导师为教授(其中21位学生选定的导师为博士生导师),9位学生选定的导师为副教授,从师资力量的配备可见学院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学校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进行学术规范审查,以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四)深化校企联合培养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一次互利双赢的合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带着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学校检验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新收获的知识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设立专业学位的初衷。学校应调动学生、校企导师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导师在学生论文选题时就参与进来。这会对提高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以新疆天业班为例,作为企业,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保证学生的上课、学习和完成论文时间。企业安排人事专员进行教学管理,配合学校协调学员的工作以保证学习时间;与学员签订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通过学生这一中间桥梁,使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学校和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更上一层楼。
(五)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质量是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除了教学的作用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保证。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位点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2)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章立制,切实加强对招生录取、教学过程、中期检查和论文指导工作的跟踪与管理,如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在培养阶段负责跟踪考勤反馈、安排学生及时选报课题并确定导师、敦促学生积极与导师联系尽快完成论文并申请学位;(3)从课程内容、课题研究质量、研究与实践能力、学位论文的综合水平等方面,规范和严格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如实行论文预审、盲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借2005年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评选活动的机会,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评选“校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推选工作,一共遴选出26名校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我校将26名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的事迹汇编成两本“工程硕士风采录”,反映出我校培养的一大批工程硕士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许多关键岗位上,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工程硕士风采录的编印也激励了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努力学好课程,做好学位论文,提高培养质量。
三、结语
中国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现已进入到稳定发展的阶段,形成了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和管理体系。由于各高校在学科特色、生源、办学条件以及享有的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职工程硕士培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合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