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理论界关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政治教育的落地研究较少。本文拟分析大学生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辅导员开展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揭示辅导员开展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 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政治教育现状
1.对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较多的停留在认识层面
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但对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较多的停留在认识层面,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仍不是非常充分。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政治教育就是按时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参加学校或者班集体组织的集体活动;即便这样,其他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或集体活动冲突时,前者一定会是首选。对大部分辅导员而言,政治教育只是日常工作的附属,在完成日常工作,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也有不少辅导员认为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完成的工作,与自己无关。
2.全方面政治教育环境没有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哲学社会课程等都有政治教育的功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都负有政治教育的责任。但长期以来,除教学工作以外,高校教师承担着沉重的科研、管理,甚至创收的压力,政治教育逐渐被形式化、边缘化;高校辅导员除了常规的“奖、助、勤、贷”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外,一些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也直接或者间接地由辅导员承担,且这些工作涉及部门多、手续繁杂,需要反复沟通协调。这样辅导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投入政治教育工作。
3.政治教育缺乏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
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方方面面的,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涉及知识、观念和行为等方面,且教育的周期较长,教育效果具有隐形特征。且在理论界的研究中,关于政治教育的宏观研究较多,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尚不明确。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辅导员的各种考评中都涉及政治教育相关的评价。如学生的各种考评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但这些内容在具体的评价中往往没有明确的标准,显得比较模糊;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中,也会有政治教育相关评价内容,如何打分、打多少分就显得非常主观。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从辅导员制度的起源来看,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
高校辅导员制度萌芽于抗战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对军事干部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在瑞金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辗转陕北瓦窑堡后,落户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军政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仿照部队编制,对学生实施军事化管理,学员编成若干大队,大队下设若干支队,支队下设若干中队。各大队配备政治委员,支队配备政治协理员,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这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抗大模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抗大一期和二期的学员很快成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骨干力量;9年的时间里,抗大总校培训学员近3万人,连同各分校共培养了十余万名军政干部,为党和人民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确保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2.从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可追溯到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并于1953年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试点。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三大改造”尚未完成,因此,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1961年,庐山会议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工作重心开始转移,但政治工作依然是辅导员的工作的主要内容。
1987年,也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业辅导等工作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0年、2004年分别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2004年16号文件,拓展了辅导员职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并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
3.从辅导员的职责来看,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容之一。
《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认为“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意见》是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教育的制度保证。该文件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认为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4.从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上讲,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是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诸内容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方向、效果。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核心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1.辅导员掌握的丰富的学生信息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开展提供了基础。
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是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证。辅导员掌握的丰富的学生信息为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在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将学生、学生家庭的相关情况做为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2.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为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辅导员能以日常性事务工作为依托,开展政治教育。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开展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力图在讨论中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除了班级管理,不少辅导员承担着团学、党员发展等工作,这也是辅导员开展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以学生组织为阵地,学生干部为主体,学生党员为先锋,依靠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开展理论探讨、政策解析等活动形成以党带团,党团共建,以点带面,点面共进的政治教育格局。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途径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以高校辅导员职责为基础,我们认为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
1.以奖贷助补减等评选为契机,深入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培养大学生政治情感。
当前,高校已基本建立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同时高校贫困生现象日显突出,数量庞大,比例增加,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资助评选、资金使用等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高校及高校辅导员处于非常尴尬的境遇。在宣传好国家的政策,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个课题。第一,在评选中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熟悉政策,确保程序公开、过程公正,结果公平;第二,要做好当选者的感恩教育及落选者的安抚、鼓励工作;第三,培养对学校、国家的情感。
2.以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规模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政治借助网络,依托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西方国家甚至主动向中国输入其意识形态。
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我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大学生开展党史国史学习活动。通过党史、国史的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政治背景、发展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及影响,通过历史资料的观看、当事人的讲述、实物的参观,澄清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错误或歪曲的认识,形成对历史、对政党、对国家的客观认识,强化政治认同。
3.以政治学习、党员发展等为起点,积极推动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一定的政治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政治活动,施加影响,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截止2012年底,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人,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学生党员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学生党员在学生全体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比较突出。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挖掘党员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推动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第一,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倾听党外学生意见,让更多学生感受政治参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第二,在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选举中,积极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监督党员发展全过程;第三,在党员发展的重要环节,主动向全体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公示,允许并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