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则故事看书法作品的“阅赏”艺术
论文摘要:
读帖——感受到作者的神魂之精华所在;赏贴——外要观其行,内要通其意。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方能达到“阅赏”艺术作品追求的效果,跳出去看有更精彩的世界。
关键词:
阅赏、读帖、赏贴、跳出去
看到过的一则故事说起:一位哲人把一个小孩、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封的、黑暗的房间里。哲人吩咐他们:“请你们用最廉价又最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尽快把这房间装满东西。”物理学家马上伏在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然后埋头分析这个季节哪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墙哪个位置开扇窗最合适。草图画了一大堆,绞尽脑汁的物理学家还是不能确定在哪堵墙上开窗,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而数学家连忙找来了卷尺丈量墙的长度与高度,之后伏案计算这间房间的面积,又在苦苦思索能用什么最廉价的东西恰到好处的把房间迅速填满。只有那个孩子不慌不忙,他找来一根蜡烛,从口袋中掏出火柴点亮它——昏暗的房间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在皱眉设计种种方案的时候,小孩已经在屋里围着摇曳的烛光幸福得跳舞唱歌了……
多么睿智的孩子,他用了最简单、最廉价的方法,然而这简单的方法带来的却是不简单——烛光摇曳、满屋生辉、温馨浪漫,让人感到快乐无比,这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这正是我们“阅赏”艺术作品追求的效果。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跳出去看有更精彩的世界。
神要有所放,有所发散,气要有所出,有所凝聚,这便是书法家的创作。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对于读帖吸取精华之说,也有所感悟,遂提出了六条:“1、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2、魄力,从笔力用墨看;3、意态,要飞动;4、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5、才学,书法以外关系;6、气象,挥朴安详。”字出其形,形中藏精。要做到如此方式赏析的最佳境界
一、读帖——感受到作者的神魂之精华所在
鉴赏书法作品与创作书法作品其实是有所联系的,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从古至今,大凡有名的书法家也是一位不凡的书法作品鉴赏家。从初入书法,导师们就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临帖与创作是不同的,但基础的奠基石却永远是“读贴”。临帖先从读帖开始。所谓读帖,就是要眼观书法作品,心中描摹书法家的行走路线,从而进一步感受体验书法家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手法。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有过几年经验的老手,亦或是高手名家,读帖都是一个与书法结缘之人不可割舍,也是无法丢弃的与帖与作者沟通的唯一至关重要的手段。对于一个对书法有心的人来说,取其书法作品的精华,去其以为与己无用之物,都是有心人兼具而发的所有。有的人缺少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没有“舍”与“得”的精神,往往对于优秀的作品精华之处,舍不得,最终导致一概坚收,不舍得,便无所得。这类人的进步往往是初浅的提升快速,而要想再上一层楼,便难如登天了。那需要的是创造的力量。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言造像记之可宗,极言魏碑无不可学耳。魏书自有堂堂大碑,通古今,极正变,其详备于《碑品》。今择其与南碑最工者条出之。昔朱子与汪尚书论古文,汪玉山问朱子曰:“子之主人翁是谁?”对以曾南丰。曰:“子之主人翁甚体面。”今举诸家,听人择以为主人翁,亦甚体面矣。”所谓“今举诸家”,观百家之作,取其精华,适合自己之处加以思索揣摩,然后揉搓,融百家之会而贯自家之通,由他作之中出己新,成为自己独一无二之特色。
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驻其神魂与其中化为精而藏之,读帖之中,你是否感受到作者的神魂之精华所在,就决定了你对作品的理解有多少,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一人之精神才会为他人所感悟,体会出读帖之人自己独到的精神之感悟。那是一张品质,一种精神的内化与发散,自然而然地把书法家独一无二的“精”融入作品之中,让读帖之人,如沐春风,如见寒霜,观其形,明其理,感其情,真正是“见字如见人”,这才谓绝品。
二、赏贴——外要观其行,内要通其意
感必先观,观其形,形乃意气所发。鄙人浅见,鉴赏书法作品,可以从以下几处观:
1、临摹是否字如其帖。创作必要先临摹,临摹必要先练手力。话说一手无执笔之力之人,奈何行走书卷。笔力的训练又可以与临摹相结合,也是现在绝大多数人认同之方法,但悬空与否,又有争议,此处不予辩论,鄙人自认悬而未果方能练习执笔,方能有力方能行走自然。临摹的效果中见真力,摹而如其帖,便见你功夫汗水,任何创作,首先是像,不着像,便无所见。
2、笔画浓淡是否适宜。作品是用来观赏的,笔墨浓淡直接就影响着观者的视觉感受。该浓处显淡,该淡处显浓,无所统一又无所凭依,自圆其说独特,却无半点美感,视为下作;相得益彰,浓淡处显自然,自有其一番风味者,为上作;巧夺天工,浑然天成者,为绝作。
3、笔画斟酌间是否自然。字的笔画又长又短,有粗有细,行笔路线如何为好,且看其是否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的长短、粗细有别;同一笔画就算在同一自中亦求其不同之处。方见其形态美。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4、中心是否重心。字要稳,形可以妖但其魂要稳。如何看字,一眼给你的感觉稳否,便知其好坏。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是否移位。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其形为散,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其魂为稳。
5、整篇作品是否浑然一体,自然融合。多字的作品,往往一个字与一个字之间都是有所联系,藕断丝连,形断二气不断,一气呵成,自然天成。就算一个字本身也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断而气连。整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
6、精、气、神是否合一。精由力而出,气由形而定,神分三处:魂、意、情。一幅作品就是一种感受,一种体会。只有积极正面的,才是稳妥良善的好作品。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幅书法作品,众所周知,需要看其笔力、气度、行走、神韵。只有真正做到形神兼具、收发有度、浑然天成才是上品,而真正的绝品却要在这些基础之上还要加入书法家自己独到的东西。如何鉴赏一幅真正的上佳的作品,外要观其行,内要通其意,形意相结合,方能取其“精”。佳作亦是人作,通与不通,在乎一心。只有读与赏和谐统一,巧妙结合,珠联璧合,水到渠成,赏析一幅作品才能真正引领作者创作时攀登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思维的高山,人格的高山。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