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的课堂下提升学习效率小议
论文摘要: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永远的学习者,让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让我们与时共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关键词:
生态课堂、学习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 1946年,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学习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陶行知文集》:1997)这是在民主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先生对于他一生所倡导和践行的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今,我们已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
一、数学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先讲个老笑话:两个耳背的人,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耳背。一天两人碰到了一块,一个还扛了根钓鱼杆。没扛鱼杆的就问了:“怎么着,去钓鱼啊?” 那位回答:“不是,我钓鱼去。” 这位恍然大悟:“咳,我还以为你是去钓鱼呢。”
你看,两人一直在钓鱼这俩字上打转转,虽然谁也没听见对方在说什么,但聊的还蛮热闹的,并且都认为说到了点子上,其实还真就离中心不算远,就是关于钓鱼的谈话啊,可就是谁和谁都不挨着。什么原因啊?就是两人和别人说话的目的是怕别人知道自己耳朵背,心思根本没放在别人那,谈什么事反而并不是他要谈的目的了。因此结果当然是各自以为解决问题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耽误事吧。
汤姆皮特斯说过:“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善于倾听不只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它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质疑,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就学习本身而言,通过倾听,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在特定的环境下还能创造出新的想法,它算是学习的一条捷径。听,是很多课堂中的精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孩子们从倾听中走进高效,学习有用的数学。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知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它是学生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便会更加主动,积极,会产生紧张而愉快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我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让学生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把握好问题的“广度”
所谓“广度”,一是指提出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而不是少部分学生的表演与展示,更不是少部分学生的观望与驻足;二是指提出的问题应以教学的重难点为原点的辐射,让全体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了知识的重难点后,能够在不同维度有所建树,并有所习得。
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到“人尽其责,各取所需”。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开创新教育时提出的教育理念。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师的教必须在“做中教”,学生的学是在“做中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本文从真实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主体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与重新构建。“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如何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由于传统教育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里更多地是被作为“篮子”来盛“菜”,是作为一种社会负载的容器,正像人伦上的传宗接代一样,完成着知识的沿袭,虽然也偶尔有卓尔不群者凸现,如李白、苏轼、鲁迅,并且往往因为受教育对象基数的庞大使中华文化同样灿烂如虹,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传统教育对人本性的扼杀。但绳索下不能挺立起独立的人格,“填鸭式”教育也很难张扬起人性的光辉。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爱好是探求知识熟悉事物的推动力。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不可能反映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信息,特别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以及掌握知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此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合适、恰当的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教师教活书,学生用活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
教材中有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活化”例题,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将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翻开我们的数学课本,无处不在地体现了“经历”这一指导思想,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无时不有地蕴含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内涵的亲身经历,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方法。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中也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心理学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永远的学习者,让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让我们与时共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