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实施感悟
论文摘要: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在“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的引领下,我们更应该注意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良好人格、健康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这本书中说道 :就针对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
一、个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必修课。
十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含义;十岁,是最纯真,最烂漫的年龄;十岁,也是最令人难忘、最值得纪念的年龄,为了让每一位孩子能在同学的陪伴下,在家长的期待下,在老师的关注下共同度过他们最美、最真的十岁生日,开展了“我十岁啦”主题班会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孩子们的成长足迹在PPT上展示,也可以听一听孩子们的建议,相信这样一次的十岁集体生日,是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生日礼物,它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能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
二、提升学生的教育主体性
发现学生的美对于学生来讲开心的,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但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学生才是主人,他们的眼睛看见的、心里想到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周围的美,欣赏周围的美好,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成长体验。因此,从“赞美我”到“我赞美”才最真实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其实有时候,一个表扬、一句赞美的话语、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无穷的正能量,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幸福。那么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我们身边的美丽举动,发现我们周围美丽的人,交换对方一个美丽的微笑,交换双方两颗美丽的心。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古人留下的智慧在班级管理上,也有不同的反响。一花一世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天下。教师要逐渐放慢脚步,欣赏你的学生,就会发现学生的美。通过赏识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同时也要巧妙的引导,让班级里的学生,不仅仅自我获得满足,也通过发现、赞美他人之美来更好的感受身边的美,传递周围的美,用主动赞扬,来获得成长主人翁的体验。最终达到“美美与共”,共同塑造美丽班级。
三、班级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发展的精神动力。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最具有持久力,主要包括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活跃在讲台上、教室里、班级师生的言谈举止中。
(1) 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是对班级负责,对同学负责,对自己负责。其中,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尤为重要。在育人过程中,要教会孩子独立自主,不论是学习还是与同学相处。遇事多做选择题,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 教会学生宽容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教会学生宽容对待每一件事,欣赏每一个人,那么,“打小报告”的现象就会消失,同伴之间才能互相友爱,增进团结,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教育环境。
(3) 感染学生心存感激
感恩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学生知恩图报,以感恩之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学生们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笔者时常告诫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小的一句“谢谢”可以消除人与人的陌生感;轻轻地帮助他人推门可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4) 培养学生勤奋
时常有家长或是老师夸学生说其“很聪明”。聪明只是人天生的资质,如果缺少后天的勤奋,那么再聪明的人也很难达成自己的目标。勤奋是成功的基础,勤奋是提升自身的捷径。
(5) 教会学生欣赏
欣赏是带着赞美的眼光去寻找美丽的事物。欣赏不仅体现在事物上,也体现在对自身对他人的态度上。只有戴上欣赏的眼睛去观察,才能取得自我的提升。一场比赛中,当同伴取得胜利,应为自己加油也为同伴喝彩;每天都夸一夸身边同学的进步;每天夸一夸自己身上的进步。在欣赏中寻找美丽,在美丽中得到成长。
四、师爱引领孩子的成长
还有许多可爱善良的孩子们,他们正学着相互关爱,使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还是扮演者其他的角色,对待孩子的教育,都应该是植根于爱的。教育者有爱,才能教会我们的孩子什么是爱,有爱的孩子,才会拥有创造新世界的能力。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懂得如何怀着爱心去对待孩子。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未来的教育家应该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为了培育这些美丽的花朵,作为园丁的教师就必然孜孜以求,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