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效度 ,让问题引领学生思维
【摘要】
如何把握问题的度,是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有艺术性、合理性的问题抛出,才会达到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领悟思想和方法的目的。让提问有价值,更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走进数学课堂,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数学的课堂提问成为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真正实现“优教乐学”的教学状态。
【关键词】
广度 效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不能够有效的设问,自然也谈不上有效的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效能,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何把握问题的度,是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有艺术性、合理性的问题抛出,才会达到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领悟思想和方法的目的。让提问有价值,更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走进数学课堂,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效的课堂提问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让数学的课堂提问成为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真正实现“优教乐学”的教学状态。
一、把握好问题的“广度”
所谓“广度”,一是指提出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而不是少部分学生的表演与展示,更不是少部分学生的观望与驻足;二是指提出的问题应以教学的重难点为原点的辐射,让全体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了知识的重难点后,能够在不同维度有所建树,并有所习得。很多时候教师将问题一个个的孤立化,就提问题,这样的提问只会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被分开的问题中一点就点的回答,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学习知识。我们应该让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在教育教学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来提问,这样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做到“人尽其责,各取所需”。如苏教版数学《图形的运动》一刻,当讲到三角形绕着边旋转的时候是怎样的立体图形时,一般的教师会问学生是什么图形?或者是是不是圆锥形?这样的课堂问题都太单一化,
当同学们能够感知到是圆锥形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引领 “猎奇者”的大胆猜测,教师的示范引领,让“先富起来”的学生获得了“第一桶金”。教师继续问绕着不同的边旋转都是圆锥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引起学生猜想,难道还有其他的情况吗?沿着这样的思路走,学生会意识到旋转所绕着的边可以是较长直角边,也可以是较短直角边,更可以是斜边。然后引领孩子们利用三角板教具和学具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有了成功体验的感召,全体学生由“纸上谈兵”转为“实战演习”,在形象的转动中学生自然会找到了规律,很快有学生发现绕着不同的边旋转出来的几何体是不一样的。于是教师再次追问,那到底都是怎样的几何体呢?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同学们竟然很有创意的来形容如下:“老师,我发现,绕着较长直角边来旋转,形成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圆锥,就像我们吃的冰激凌蛋筒一样;如果绕着较短的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就是一个矮矮胖胖的圆锥了;而绕着斜边旋转而来的却是两个圆锥的组合体,他们有着相同的底。”我真的惊喜于孩子们的想象和思维。我们常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样的问题,让一般的孩子认识到圆锥,让思维广阔的孩子认识到不同的边长旋转出来的圆锥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类思想,更学会了有想象到直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真是一举多得。
二、把握好问题的“效度”
在心理学中,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效度”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如果提出的问题与要达成的目标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做一个智慧的教师,不仅仅要知道问题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提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追求问题的有效性,让每个孩子能够在有效的问题中提升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让每个孩子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例如在苏教版七上《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些具体的评议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感知这种基本的运动变换。然后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自己遇到的评议的想象,同学们立刻跳出了书本,有的说到超市购物的手扶电梯上人的变化是平移现象;有的说家里的衣服柜子,推拉的柜门是一个平移想象。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中,他们能够清楚的辨析怎样的运动是平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认识到平移的本质,接下来教师通过选取一组平移和旋转交叉的判断题,来让同学们辨析,效果很好,提问“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它们的运动方式吗?可以把它们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学生通过动作的直观感知,完成了运动方式的分类,建立了第一位的认知初像。从而得到了运动现象的本质,平移——物体沿直线运动。在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学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感悟中内化了知识。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澜,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而一个低级问题也一定是无效的,比如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会问一下没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回答对不对?这样做好不好?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学生不需要思考便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没有任何价值,我们期待着问题要问到点子上,问题要能够引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思考,并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问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问才会达到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能力的目的。
有人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中提问的艺术又是一门学问,一门可以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和正确的提升的学问,我们应该在教育的智慧中激发这门艺术,提升这门学问,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便会绽放出异彩,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并在问题的饿引领下使学习从有效走向高效,也使自己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杰出。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