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与你同行,健康伴你成长
——自主德育下教育的艺术
论文摘要:
爱是人世间最温柔的一种力量,更是教育中一种最智慧的手段,正是因为爱的舞动,教育的天空才变得多姿多彩,教育的过程才充满了温暖。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
关键词:
爱、陶行知、教育幸福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即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先生的一句话特别震憾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热爱教育,首先要爱学生,要对孩子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让爱走进每个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
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容易,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更难,但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富于智慧,掌握诀窍,就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让爱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赶跑他们。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在这段话中告诉我们,对学生要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要因材施教,积极寻找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茁壮成长。当一个人有了进步之后,便会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的渴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们的进步,让每个孩子在阶梯式的成长中找到力量。
三、让爱帮助每个孩子树立自信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话让我深刻体会到真诚鼓励赞美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需要鼓励,都喜欢赞美。对每一个学生多一句鼓励和赞美的话,奇迹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于孩子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常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和赞美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作为教师,不应一味指责孩子的不足,而应找出孩子的优点,沙里淘金,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老师的真诚和赞美也许就此改变孩子的一生。在教育的天空里,我们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要用自己无私的爱为孩子们驱走一片阴影,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坚冰。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一直激励着我,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愉快的师生感情,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爱是人世间最温柔的一种力量,更是教育中一种最智慧的手段,正是因为爱的舞动,教育的天空才变得多姿多彩,教育的过程才充满了温暖。
由 “四颗糖”说起说到这里,忽然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让人寻味,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小泥块不断的砸向同学,便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请他放学过后到办公室。放学后,陶行知先生来到办公室时,学生早已在那里等候。先生笑一笑,没有着急着批评他,反而掏出了一颗糖递给他,说:“你准时到了,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疑惑的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我制止你打人,你立即停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先生接着又掏出第三糖说:“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明白你之所以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弱小。这说明你是个富有有正义感的好孩子,这颗糖依然奖给你。”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对不起,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先生又笑了笑,又掏出第四块糖:“这块还要奖给你,因为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一、赏识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学生。”马卡连柯也曾写道:“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只有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学生置于完全平等的位置,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班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在尊重中感受一种成长的力量。
二、赏识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而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做的,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每一个孩子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起一分一分的自信。
三、把握时机,有效实施赏识教育。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因信心缺失不敢尝试新事物时,当学生在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的任务时,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及时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
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当学生帮助别人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