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引领学生的成长
论文摘要: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先生的“爱满天下”将永远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并在教育的耕耘里播种一片春意和希望。
关键词:
爱满天下、引领、成长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先生的“爱满天下”将永远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并在教育的耕耘里播种一片春意和希望。
一、以平等的爱温润学生的心灵。
教师爱学生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如果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
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爱温润后进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力量,走进了每个孩子的成长,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二、以朋友之心对学生
教师要有平等的观念做学生的朋友。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作为老师,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但宽容孩子的过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是很敏感的,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排位永远是第一。老师一个小小的眼神,也会刺伤他们。
三、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位学生
有人说,诚心换来的是学生发自深底的感激,因为诚心给他们的是人格的尊严, 唤起的是他们对于芸芸众生的尊严的敬意。所以班主任要真诚地对待孩子们, 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坦诚,这是“人的尊严”领域最重要的内容。
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孩子,这样居高临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以心换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样的教育才会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只有诚心诚意地平等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如此以“心”换“心”,才能做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才能做到畅所欲言,才能与学生才情感上沟通。班主任在平时要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同学生常接触,多聊天,学生才乐意向老师倒出心里话。和学生谈心时,要诚心诚意,要先交出“心”来,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
四、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
关于素质教育,我们要做到的是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主动地发展。我们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有的特点,就像我们学校一直秉承的理念——“人人成功,人人成星”。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如何才能够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他的闪光点,并能够将其放大,影响他其一生,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该做的事情。
当孩子们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他的生命便开始放飞,这个时候教师的爱将折射到每个角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因材施教就是对孩子们爱的最好的一种诠释,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量体裁衣,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走入人心。面对家庭成长环境各一的孩子,我们不能够一把尺子量衣服,我们更应该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制定他们的成长方案,这样的教育才会是有的放矢的,才会是针对于每个生命体展开的。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教育孩子。”有人把师爱说成是教育的桥梁,有人把师爱说成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当我们再次重读教育家的话,我们心中带着很多感动,而所有的感动都化为我们教育中前行的动力,在这种力量的引领下,我们走进教育的春天,带着那些渴望成长的孩子走进教育的感动,并在感动中与学生一起幸福的成长。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1911365536@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