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的日益丰富,大学生消费问题也在悄然地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大学生消费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特点,分析关于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综合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国进行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悄然地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还没正式进入社会的特殊群体,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大学教育使他们的消费实力和超前的消费观念之间产生许多冲突。
大学生消费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从微观方面来看,它与家庭经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相关。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构等相关。因此,分析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最后提出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建议,对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步前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消费行为的相关理论阐释
(一)文化单一品味论
在《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 ,布迪厄以生活风格研究冲击了传统的阶层分化理论。他强调文化资本的作用,并认为,从文化商品的消费中可以看出不同地位群体成员所表现出的阶级属性,相同地位群体成员通过追求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消费品味,以寻求阶级内部的认同,同时区别于其他地位群体与阶级。
(二)多元品味论
从单一文化品味向多元化文化品味的转变从文化角度为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新的视角。多元品味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怀伦斯基 (Wilensky)对美国人群的经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大众文化并没有太强的厌恶感 ,甚至还喜欢某些形式的大众文化:即喜欢高雅文化、排斥任何形式的大众文化的人群极其少见。
皮特森(Peterson)和西姆库斯( Simkus)则通过对比1982年和1992年的社会调查的数据之后认为,文化消费品位正在转向多元化。他们提出设想:品味领域并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精英文化在顶端、大众文化在底端的金字塔型,而是一个倒转过来的金字塔型。宽阔的塔底成了顶层,意味着较高地位群体的成员有着广泛的爱好,而底层的塔尖则代表较低阶层的成员有限的兴趣爱好。
之后的皮特森与克恩(Kern)以文化品位作为区分地位群体的标准,通过观察文化品位高雅者的文化品位在多元文化发展下的变迁,并对比1982年与1992年美国社会调查的两笔数据后发现,这一群体中只欣赏高雅文化而明确拒绝大众文化品位的人数逐渐减少,品味多元者的数量日益增加。美国学者布莱森(Bryson)在分析1993年美国社会调查资料后发现,上层阶级所喜爱的音乐呈现出愈加复杂、多样的趋势。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上层阶级对其他类型音乐的容忍度也不断扩大,逐步接受阶层外的“异文化”。根据这一现象,布莱认为:过去,上层阶级采用的文化排斥是学习精英文化,充实自己的高雅文化资本。而今随着社会的变迁,上层转向与对各种文化的接触与了解来充实所谓的“多元文化资本”(multicultural capital) ,继续保持其在文化领域中的优势。
三 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
本次研究中,在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之前,笔者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做了一个客观的了解,进而可以更加科学地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了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为此,我们在本次调研中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问卷,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建工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发放问卷,共计六百份,回收540份,回收率达到90%。
首先,本次的调查按照随即抽样的方式进行。其中调研对象共计600名大学生,有效人数为546位大学生。本次调研中,按照性别,将调查对象分为男女两类;按照年纪,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按照城市级别分为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农村四类。本次调研中,虽然地域限于长春市,但是调查对象几乎涵盖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中,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人数为110人,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人数为123人,来自县级市的大学生人数为130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数为177人。
其次,本次调查中,男生为291人,女生为249人。大学一年级被调查人数为127人,大学二年级人数为141人,大学三年级人数为131人,大学四年级人数为141人。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
在本次研究中,大学生消费结构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有关消费的各类消费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鉴马克思关于消费资料的三类分析方法:生存、享受和发展,本次研究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生活消费、娱乐消费、发展消费,并分别对其加以分析。
生活消费:在本次研究中,生活消费概念是指维持大学生在其日常生活中为了生存的关于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也随之得到提升。经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存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面,占月消费总额的70.5%。娱乐消费:娱乐消费指大学生为满足享受的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许多大学生不满足于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经常出入于卡拉ok厅、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调查显示占月总消费额的 7.4%。发展消费:发展消费是指大学生用于自身成才、发展等方面的消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告诉发展,就业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许多大学生为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大学生在发展方面消费的比例大大提高。调查表明占总消费额的6.7%。
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基本生活消费,这表明大学生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较高,学习消费在总消费结构中占一定比例,紧跟时代步伐,但是学习消费在总体消费中比重不大。相对的,大学生交际、娱乐消费比例偏高,这是一种不良消费现象,而且大学生享受消费呈现多样化,在总体消费中所占比例不协调,应当适度降低。
(三)大学生消费差异
大学生是一个在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的特殊群体,通过调查表明,依靠家庭供给生活的大学生居于第一位。因此,大学生是一个依赖型的消费群体。这种依赖型消费的过程中,由于依赖源的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选取长春市大学生在校期间每月平均消费额为衡量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标准,对大学生消费差异进行系统的分析。
通过对以上六所大学的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六所大学的学生平均月消费额为524.5元。但是,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消费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其表现为:大部分学生月均消费额集中在301一500元之间,这部分大生占40%。有22.22%的大学生月支出在700一100元之间,还有1.48%的大学生月均支出在1000元以上,二者之和为 23.70%,但是有6.48%的大学生月总支出还不到300元。
通过以上数据的描述,笔者认为:一方面,这种现象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我国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差距也体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消费水平的差距拉大。
大学生消费水平悬殊和大学生消费依赖的有机结合使得大学生消费差距成为社会贫富悬殊现象的一个反射现象。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消费离散趋势也很明显。
四 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建议
(一)优化大学生自身合理性消费行为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为了实现合理消费,需要他们掌握科学的消费知识,注重提高识别能力、挑选能力、评价能力,同时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消费时需要根据家庭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不追求奢侈生活,不炫富,不攀比,不一味的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相反,需要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反省,改变不合理的、不符合现实可能性的消极消费观念,转变内心对待消费的错误认识,结合自己的消费目的和需求,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确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处理好生活与享受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消费。
其次,大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能仅仅一味的看到金钱带来的好处而忽略它对我们带来的烦恼,相反,当代大学生应该端正对待金钱的态度,形成科学的支配金钱的习惯,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优化家庭引导大学生合理性消费行为
家庭在大学生形成合理性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引导子女进行理性的消费,改进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并且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此外,父母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以身作则,对自身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进行及时纠正,努力调整家庭消费结构,引导消费习惯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第一,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从重视消费数量的消费观念转变为重视消费质量,改变一味追求昂贵、名牌产品的消费观念,适时购买一些高品质,既环保又安全的物品;第二,抛弃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消费心理,转变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新的消费理念。第三,在注重外表投资的同时注重家庭成员内在素质的提高,营造健康、节俭、幸福的生活环境。
同时,作为家长,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财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改变他们消极、无度消费的而错误观念,帮助他们养成理智、合理的消费习惯。同时,在子女的消费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合理开支,适度消费,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三)优化社会引导大学生合理性消费行为
首先,社会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利用全国正在进行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引导他们牢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科学的消费观,分清什么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享乐消费等现象,从而改变他们的不良消费行为。
其次,学校作为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除了要在平时加大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宣传外,还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周边营业环境的整治和清理力度,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和文化,从源头上坚决的消灭诱导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将高校打造成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理想环境。
总之,在当今社会,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错误消费观的形成。因此,为了减少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气,在人群中倡导文明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强调智力型、潜力型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投资比例等等。通过倡导文明消费,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正确、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M·Grossman:The Demand for Health: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Nber,1972.
[3]Harold L.
Wilensky,“Mass Society and Mass
Culture:Interdependence or Independence?”Am 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 29, 1964.
投稿要求:
1.内容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媒规律。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独特的实践做法。
2.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正文文字:一般以4000字符为宜,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每版平均2000字符。
5.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8.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邮箱:2191974423@qq.com; 2191974423@qq.com(注明投稿刊物名称)
咨询QQ:1911365536; 2191974423
咨询电话:0571-2806990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7:00)
网址:www.shjbjb.com
欢迎咨询供稿,并诚招各大高校代理约稿人!
注:本杂志社会根据版面安排适当编辑文章内容,作者如不同意论文被修改,请来搞注明。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编号。